在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的料神村,最为村民所骄傲的便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先生生出于此,其故居坐落于村子的最南侧,雄踞绿水青山之间,既得山林之清幽美丽,又显建筑的恢弘气度。这里不但保存着当年李济深一家的生活气息,也记录着历史的流转变迁,更是料神村村民的精神信仰。李济深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但影响了一代代的料神村民,更吸引着无数的各地群众前来瞻仰。
爱国精神激励后人
1885年,李济深生于料神村,他年少立志,1904年毅然弃文就武进入广东武备学堂读书,1909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1911年改为陆军预备大学堂)第三期深造科,1910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和陆大师生一起投身战争。此后,他将一身热血都献给了爱国民主斗争,他参加北伐、东征等战争;为避免“将桂”内战,他不怕被蒋介石囚禁于汤山也要前往南京调停;为抗日,他先后组织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南区抗日自治委员会”,并联络“三罗”武装抗日力量和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等抗日部队,开展敌后抗日。
李济深先生一生都在为争取民族独立而努力着,爱国主义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完美诠释。
李济深故居建于1925年,坐东向西,主体为三进四合院式建筑,占地304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有大小厅53间,四角有炮楼,墙体设有射击孔,瓦面有墩子式走道等防御设施。其建筑形式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庄园式建筑,又吸收西方城堡建筑元素,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近现代建筑。
“故居建成后,李济深在这里接待过许多国民党要员,保护过李铁夫、梁漱溟、千家驹等进步人士。”谈到李济深,料神村的村民就一脸骄傲地向记者述说着李济深先生英雄事迹以及故居的历史,他们以李济深为豪,虔诚地守护着其故居。村民黎金兰差不多60岁了,她既是李济深的孙侄媳妇也是故居的保洁员,从2011年起,每天她都来到故居进行保洁工作,她将心底里对李济深的敬仰化为行动,以己之力来保护故居。
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
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环绕着料神村。在入村路口,立着一个“民族大团结”的大广告牌,村子四周挂着爱国团结的横幅,而李济深故居旁边的游廊则挂满了中国传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书画,就连凉亭的岩壁都印刻着全国各地爱国人士对李济深及其故居的敬仰诗词。
“我们一直以来都对年青一代讲述李济深的英雄事迹,让孩子以李济深为榜样,努力学习,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料神村的村干部告诉记者,听老一辈说,李济深很亲民,每次回来村里都会很亲切地问候大家。
如今,料神村形成了以故居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景区,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料神村参观,瞻仰李济深故居缅怀历史,感受浓郁的爱国氛围。
故居门前,一条九曲十三弯的小河流过,千百年来昼夜不息地灌溉孕养着料神村。在李济深故居广场上,李济深铜像迎风站立着,目光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远方……石板巷子里,跫音回响,村民或悠悠地漫步着,或挑着水桶奔向菜地;广场上,尽是放学后的学生在嬉戏玩耍。故居四周,一座座灰黑色的与恢弘的故居形成和谐一体的民居,它们与故居一起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将爱国情怀融入生活的日出日落中,一代代传承着。
村民陈锋告诉记者,村里现在进行城乡风貌改造,居民楼的外立面都统一规划,呈现出灰黑色,以与故居相协调。“李济深故居已经纳入了龙圩区“十三五”计划,计划打造国家级AAAA风景区。”龙圩区科技文化体育局的办公室负责人冯建新表示,为了提升李济深故居景区,今年已经在故居搭建了古戏台、游廊等建筑,今后将会建设一个三星级的旅游区厕所以及游客服务中心,以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还计划在整个故居进行园林规划,在周边的山地种植各种花草。
时至今日,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的李济深故居曾多次进行维修,富含教育意义的炮楼等建筑物品不但得以完好保存,还有各种文物图片展,就连围墙内壁也雕刻着激越人心的爱国文字,以其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迎接着来自各地的游客。
新闻推荐
——欢呼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