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互相兼并,终于形成了袁绍、曹操两个势不两立的大集团。
建安5年(公元200年),袁绍拥兵南下,发动了著名的官渡之战,想一举消灭曹操,双方相持了3个月.。在这一漫长而艰苦的相持阶段,曹操部下有些人对前途失去信心,暗中向袁绍写效忠信,以图后路。但袁绍最终敌不过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狼狈逃窜,将那些效忠信弃于废营。曹操手下见之纷纷要求曹操“把他们抓起来”,但曹操只是微微一笑,对那些“有异质思维”的信连看都不看,就下令全部烧毁,不予追究。这位被《后汉书》誉为“明略最优”的军事家这时却也“难得糊涂”了一回。他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他有“三心”……
一是同理心。袁绍当时的实力大大优于曹操。他自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力本就很大,后袁绍取得冀、并、幽、青四之地,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后方稳固,兵精粮足,而曹操仅据兖、豫二州,兵力不过四万,两军相持数月后,兵疲粮缺,他亦曾欲回守许昌。因此,他对那些要求抓人的手下说:“当时由于袁绍势力强大,连我都觉得难以自保,更何况大家呢?”由于他有这种同理心,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所以,他就能原谅那些曾经暗通袁绍的部下。
二是包容心。主事者不管大小,最重要的本领就是要善于与人相处,要会用人。有这种本领的人谋事就会一呼百诺,水到渠成;否则就是孤家寡人,成不了大事。然而人要有这种本领就必须具有包容心。因为一娘生九子,九子不像娘;人上一百,五颜六色;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你如果没有包容心,为人处世一切以一己之好为标准,唯我独尊,你岂不成了孤家寡人?曹操正因为有包容心,所以他对那些暗中向袁绍写效忠信的人一律“难得糊涂”,不搞清算,不搞“清理阶级队伍”,
他们免遭一难,终于赢得了人心,从此死心塌地跟着他打天下。
三是“洪业”心。他的“洪业”心就是要尽快平定内乱,重新统一华夏,使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但当时的社会现实令人惨不忍睹,除了因军阀混战、黄巾起义、边民叛乱所引起的人祸之外,还遭遇了连年的旱、水、蝗、瘟等天灾,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有野史称,当时人口从五千多万锐减到七百多万!面对如此乱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为了“克成洪业”
,他先后两次颁发《求贤令》,广纳天下人才,其
不仅有向袁绍写效忠信的老部下,而且还有在战场上杀了他的爱子曹昂和爱将典韦的降将张绣,等等,都得到了他的重用。
得人心者得天下,曹操终于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他虽然未享九五之尊,但史家陈寿称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虽然也曾“难得糊涂”,但实际上那是英明之举,也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对的包容……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民政部网站1日发布信息,5月25日至27日和28日至31日,南方地区出现两次较强降雨天气过程。截至6月1日9时统计,强降雨导致福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