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李宇航 通讯员 张恤民)洋县坚持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作为发展主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保护与发展作为同等重要地位,推进产业在生态层面的耦合,坚持城乡一体推进、预防治理结合,积极推进循环发展、节能减排和生态治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家更美,实现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该县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和“引汉济渭”工程取水点,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和朱鹮、长青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优良,围绕丰富土地资源、山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做到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总量。
在生态立县战略中,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县累计用于改善人居环境的资金达到2亿元,积极推广使用液化气、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成石油液化气供应站4座、供应点10处,用户总数达到3万余户。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建起大型沼气池,100%村实施清洁工程,建沼气池1.8万口、垃圾池、垃圾房510座,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源30余个,农作物秸秆禁烧率达到100%。全县累计用于改善人居环境的资金达到1.6亿元,改造城区道路,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城区环境、农村面貌得到改观。拓宽改造城区街道50余条50公里,新增公共卫生、照明设施,补植城市行道树等,增加绿地面积40余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到45%,绿化覆盖率达到40%。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先后退、造、封50余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达到270万亩。新建农村供水工程200余处,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80%,所有村全部通上水泥路,创建省市文明生态村绿色文明示范单位60余个。目前,全县投入资金772万元,建设垃圾填埋点169个、垃圾池1018个、设置垃圾桶1.86万,垃圾转运车151辆,垃圾清扫车452辆。同时,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推广“三结合”(沼气池+厕所+畜禽圈舍)模式和“四位一体”(日光温室+畜禽圈舍+沼气池+种植业),使农村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新闻推荐
眉县县委书记王宁岗(左一)、县长武勇超(右一)一起研究渭河治理。眉县渭河两岸的景观带绿意盎然。眉县在渭河岸边打造的景观亮点“蒹葭台”。眉县在渭河岸边架千亩荷塘廊。渭河岸边的霸渭生态文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