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母亲是儿子一生的依靠。在宣州区溪口镇华阳社区有这样一位母亲,她一人扛起照顾瘫痪在床儿子的重担,这一照顾就是50余年。她就是今年3月份刚刚当选“中国好人”的胡玉娣。
5月8日,在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来临之前,记者一行来到胡玉娣家,看望这位“母爱似海”的伟大母亲。
【病魔袭来】
高烧导致终生瘫痪
在华阳社区党总支书记金祥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冒雨来到胡玉娣老人和她儿子所住的平房里。“这是去年危房改造项目帮他们重新搭建的新房。”金祥指着眼前两间普通的白墙瓦房告诉记者。
走进房内记者看到,约30平方米大小的平房,卧室、客厅全在里面。靠里的卧室与客厅只隔着一堵矮墙,卧室里放着一张床,床上躺着的正是已瘫痪50年的施小宝。“昨天晚上他又犯病了,吵了一个晚上,清晨才刚刚睡下。”胡玉娣一边仔细地帮儿子盖好被子,一边细声地说道。
1963年,刚刚四岁的施小宝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当时因为没钱治病,施小宝的病被耽误了,就再也治不好了。“以前他是个爱说爱跑调皮的孩子,自从得病后,就只能整日躺在床上。”胡玉娣对于当时没能及时给儿子治病感到很懊悔。
【不离不弃】
慈母悉心照料瘫儿50年
“是自己生的,就得养好他。”胡玉娣虽然没读过书不识字,却一语道出母亲对儿子真挚而朴素的爱,这种爱深深融化在五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中。因为四肢失去行动能力,生病后的施小宝只能长年待在床上。从那以后,一日三餐喂饭、端屎端尿、早晚擦拭身子是胡玉娣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因为得到悉心的照顾,施小宝至今没有得过一次褥疮。
胡玉娣说,虽然儿子身体瘫痪,但心里还是比较明白的。因为不能和其他的同龄人一样上学工作、结婚生子,逐渐长大的施小宝也会经常闹情绪。刚开始胡玉娣也不知道如何开导,后来一次偶然的经历,让她发现儿子喜欢纸牌,她便收集各种样式的纸牌,哄着儿子,给他打发着难熬的时间。
因为不放心瘫痪的儿子,胡玉娣几十年来都不敢出远门。“最远的也就是到集镇上去置办点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胡玉娣告诉记者。
【肩负使命】
瘫儿是她活下去的支柱
89岁的高龄,本应过着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幸福日子,然而胡玉娣却不敢奢望,她说:“我活着一天,就要照顾好儿子一天。”也许女人是脆弱的,但母亲绝对是坚强的。施小宝18岁那年胡玉娣的丈夫去世,6年前她的第二任丈夫去世了,胡玉娣开始独自挑起照顾瘫儿的重担,每月180元的补助成为母子俩生活的主要来源。
儿子一天天长大,自己一天天变老。“真是没法想自己不行了,孩子怎么办。”年近九旬的胡玉娣意识到,为了多照顾儿子几年,自己千万不能先倒下。从此,她每天不是种菜就是扫地,没有一刻停歇过。如今虽然已近90岁高龄,却精神矍铄,讲话条理清晰。
“如果不是有这样一位母亲,他这些年不会过得这么好,甚至能否活到现在也未可知。”69岁的村民张从银对记者感慨道,在他看来,胡玉娣用平凡而伟大的母爱照顾瘫儿50年如一日实属不易。
【爱心接力】
让爱永远流淌
2015年2月1日,腾讯网“图片故事”刊发了一组照片《九旬老母照顾脑瘫儿子50载》,引起各方关注,网友评论高达5万余条。此组照片由安庆师范学院12级新闻专业的学生记者程江涛拍摄,媒体刊登转载之后陆续有人联系程江涛,想捐款给图片故事的主人公胡玉娣老人。程江涛便当起了捐助发起人,以腾讯微公益为平台,在23天内共筹集到1277名好心人献出的爱心捐款5万余元。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胡玉娣老人的母爱所深深感动。“过年之前的那段时间,社区每天都接到询问胡玉娣老人捐款账户的电话,还有很多爱心人士不远千里来看望老人的。”金祥告诉记者。在华阳社区,记者还看到了社区所保留的一本爱心捐款本,山东菏泽吴长峰汇款500元;河南平顶山陈高照500元;上海长宁Carol丹丹3000元……这些捐款也都被社区张榜公示后,转交到老人手中。
对于这些爱心人士的捐赠,胡玉娣老人很是感激,“感谢大家的帮助,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不能放弃对我儿子的照顾。现在我自己还能动、还能干事,要是哪天我不行了,这些钱,就留着作为照顾我儿子的费用吧!”胡玉娣老人如是告诉记者。
记者感言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少不了……”透过胡玉娣50年来不离不弃地照顾智力和肢体双重残疾的儿子施小宝,我们读出了什么叫坚强,什么叫责任,什么叫伟大。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让我们给这位伟大的母亲送上一声祝福:“妈妈,您辛苦了!”
新闻推荐
端午节期间,务工返乡、外地探亲、度假旅游的人让山城泾县热闹非凡。和以往相比,端午看高铁成了当地一项热门的参观旅游项目,在短暂的端午假期内,不少居民来到京福高铁泾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