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冲击较稳妥可保底
“七分考,三分报”,眼下高考分数已经可以查询,如何选择合适的大学专业也成了网络热议的话题。近日,全国首个基于真实就业前景数据的高考志愿填报大数据平台“完美志愿”上线,依托4000万名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数据来为考生家庭提供决策参考。对此,很多家长和考生有些半信半疑,但表示愿意抱着尝鲜的态度试用一下。
4000万“过来人”帮选志愿
报考志愿时,究竟选好专业还是选好学校更重要?对于不少高中毕业生来说,类似的问题往往是他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最纠结的地方。相应的,在报志愿之前通过网络到处搜寻、拜托亲友四处打听心仪学校和专业的发展情况,成了不少考生家庭的必经之路。
如今,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能够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为你链接到相关的“过来人”,解答这些需要大费周章才能打听到的问题。
在这个名为“完美志愿”的高考志愿大数据辅助系统上,输入自己的成绩分数或预估分数、所在地区、文理科类别,点击“确定”,1秒钟后,系统便会将符合该分数水平的候选学校全部筛选出来,并根据“录取平均分”、“薪酬高低”、“知名度”、“男女比例”、“学校规模”等几个类别对候选学校进行排名展示。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在看就业选专业、感兴趣的专业、男女比例、出国难易程度、工作稳定性、职位就业面等多个模块里,对这些候选学校进行筛选。
“完美志愿”产品开发方、人工智能公司IPIN创始人杨洋介绍,通过与全国的招聘公司、猎头机构合作,他们在个人隐私信息被屏蔽后的简历中,获得了全国4000万大学毕业生的真实毕业去向数据。就读某大学某专业的毕业生去了何处工作,职业生涯如何发展的,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全面信息。
“机器学习”筛选虚假数据
应聘者递交简历时,并非所有人提交的都是真实学历信息。那么,大数据平台如何在数千万的海量信息中练就“火眼金睛”,避免虚假信息干扰人们的志愿选择、就业预测呢?
“通过人工筛选出数万份虚假简历,然后通过机器读取一份份虚假简历和真实简历,机器就会慢慢判别出,当简历里出现哪些特征时可能出现虚假信息。”杨洋介绍。除了通过人工筛选、识别,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结合,还能让机器学会“识谎”的功能。
举例来说,一般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本科多为4年制、9月份开学,而如果某人的简历里提到他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但入学时间却在2月份,在校时间也只有一两年,那么有可能他的学历信息存在一定水分。
6月15日,《2015真实就业竞争力排行榜》同时上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南京大学位列排行榜前十名。通过先进的统计学方法,这个排行榜消除了地区、性别、职业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能够真实反映一个大学的品牌形象、影响力对学生的影响。
例如,北京大学比复旦大学排名更高,那么北京大学某专业毕业生和复旦大学相同专业毕业生到同一公司竞聘同一岗位时,在两个人面试表现相同、薪资期望相同的情况下,北京大学的学生会有更大机会拿到这个工作机会。
□综 合
新闻推荐
刘翔和葛天分道扬镳 去年9月8日,刘翔与演员葛天在上海领取结婚证,让外界颇为震惊,因为此前从未传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