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昨天,在县特教学校党支部入党宣誓仪式上,有一位新入党的成员格外引入注目。她庄重地举着右拳,虽然没有发出声音,但眼睛里满含深情。她就是聋哑教师闫利。
“闫利能够入党,我们全家都为她感到高兴,没有党的关怀和培养,就没有我们全家今天的幸福生活。"闫利的父亲闫其洲,听到闫利入党的消息,特意从家里过来观看女儿宣誓入党,表达他对女儿入党的祝贺之情。
闫利是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聋哑老师。说起她的成长经历,闫其洲感慨万千。
——绝不给残疾的孩子留下残缺的人生
闫其洲家住水湖镇李集村,19岁那年,他在县砖瓦厂做临时工时,一次工伤使他落下了残疾。他没有悲观,更没有绝望,凭着对电器修理的热爱,刻苦钻研电器修理技术,之后被聘请从事家电售后服务。1976年闫其洲与黄宪萍结婚。万万没想到的是,1979年和1982年相继出生的儿子闫景和女儿闫利,竟是先天性聋哑。夫妇俩倾其所有带着两个孩子跑遍了省城所有医院,还是没有治好孩子的病。
女儿闫利个性好强,冰雪聪明,看到别的孩子上学,她非常羡慕,成天比划着要去上学。这让做父母的十分为难,因为当时县城还没有特教学校,要入学必须到合肥市聋哑学校。一家人本来已生活的紧巴巴,再支付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但闫其洲没有被困难吓倒,他说:“残疾已经让孩子们很难了,作为父母一定要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提供方便,我要尽自己的力量培养他们,绝不给孩子留下残缺的人生。"
——艰难求学路,得失寸心知
1990年9月,闫利和闫景被父母送到了合肥市聋哑学校,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求学生涯。刚到学校,闫利别提有多高兴了,谁知不久,因为想家,两个孩子说什么也不愿在这上学了。为了让两个孩子继续上学,闫其洲就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间房子,让姥姥、姥爷来照顾他们。就这样,闫利和哥哥开始了他们的学习生涯,直到四年级,他们才单独住校,开始了集体生活。
闫利是个勤奋好学,十分有灵气的女孩。喜欢美术、舞蹈,特别是对舞蹈有着一种天赋,为使每个动作都学得尽善尽美,她比其他同学付出了更多辛勤的汗水。1993年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闫利表演的《乡土情》获优秀表演奖。1994年在安徽省残疾人艺术调演中,闫利表演的花鼓灯获一等奖。1995年由中宣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组织的全国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巡回报告演出中,闫利表演的花鼓灯、敦煌舞获得成功。
2002年,兄妹俩参加了高考,闫景被长沙特殊职业学校园林艺术系录取,闫利被北京联大特殊教育学院广告艺术系录取。
然而,这个好消息并不没有让这个窘困的家庭高兴多久,学费像一块大石头压在他们的身上,让他们全家喘不过气来。一家人的生活全靠闫其洲经营的小小的家电修理部维持,每月四五百元钱的收入难以支付兄妹俩每年上万元的学费。当县关工委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伸出了援助之手,为两个孩子凑齐了学费。就这样,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兄妹俩顺利完成了学业。“没有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就不会有闫利今天的成就。"闫其洲说。
——自强不息,感恩社会
2008年,在县政府、县关工委和县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大学毕业的闫利走进了县特教学校,当上了一名特教老师,带美术、康复、计算机三门课。闫利聪明好学,多才多艺,她爱好摄影,2005年拿到了摄影师资格证。她还爱好羽毛球、乒乓球和跳绳等体育项目。她撰写的论文《谈谈聋校儿童的习惯培养》在全县获三等奖。2013年她还被评为全县十大师德标兵。
“闫利思想进步,乐于助人,她常利用自己的特长去帮助别人。她会修电脑、会摄影,只要有同事有求于她,她都很乐意帮别人解决。符合我们发展党员的标准。"县特教学校校长樊宗凯说。“作为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我很能理解闫利的心情。从闫利个人成长的经历看,在她的心里始终有二个字:感恩。闫利老师不仅是自强不息的残疾人的代表,能给残疾学生起到引领和榜样的作用,也对其他教师起到了激励和教育作用。"
当记者问闫利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闫利在纸上写出了她的心声:“为了回报党和社会对我的关怀。是党和政府给了全家的关爱,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由此让我对党产生了信任、向往和感恩。我希望加入这个光荣的组织,让我更好地回报这个社会,为党和人民服务。作为一名残疾人老师,我要让残疾儿童的明天更加美好。"
(杨慧 梁忠)
新闻推荐
11月14日,上海森愚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占地3000亩的林业生态观光产业园项目在义井乡开工,这标志着该乡着力打造的“生态之乡"更进一步。如今走进义井乡,跃入眼帘的不是高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