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南山的市特殊教育中心,有一群热爱音乐的盲孩子。他们的世界没有光明,但充满了音乐和欢乐;他们行动不便,却多次外出义演;他们本是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却一直用自己的力量和方式来回报社会的关爱。成立于2011年的重庆市扬帆管乐团,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支如此规模的视障未成年人专业管乐演奏团队,也是重庆市南岸区一支特殊的文艺志愿者服务队。2015年4月,重庆市扬帆管乐团荣登“中国好人榜”。看过他们演奏的观众说:“扬帆管乐团是一支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希望的乐队!”
为圆盲童音乐梦 校长奔走组乐团
扬帆管乐团由34个盲童和34名教师组成。谈起乐团的成立,特教中心校长李龙梅说这源于2010年的一场交响音乐会。那年10月,全校200多名盲童来到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听交响乐,大气磅礴的演奏,给第一次听交响乐的孩子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感受。在回学校的路上,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
“我们今天晚上一共听到至少10种乐器的声音吧?”
“那种音色很亮的是不是长号?听起来太有感觉了,就是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子。”
“要是我们学校也有一个这样的乐团,那我一定要参加。”
“如果我们也能登台演出,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该多好!”
……
这段带着“梦”的对话,让李龙梅校长有了组建乐团的念头。她开始为孩子们的音乐梦想四处奔走。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扬帆”管乐团终于组建起来。在政府部门和音乐专业院团的帮助下,学校从重庆市歌剧院、重庆市艺术学校等专业团体聘请了8位辅导老师,又从在校学生中精选了34名对音乐比较敏感、学习能力较强的视障学生,开始了管乐教学。
音乐成了他们看世界的“眼睛”
“音乐让孩子们的性格改变很大,他们更开朗了。”李校长说,不少内向自卑的孩子从音乐里找到自信,“看”到了精彩的世界。
余莉是加入乐团的第一批学生,学习黑管表演。虽然吹一曲《我的祖国》,她得花两个星期的时间才背得下曲谱,但美妙的音乐让付出的艰辛根本不值一提。
2013年,乐队去重庆大学表演。一家人在电视上看到了余莉的身影。这件事,让余莉特别自豪:“我妈说,想不到你们的乐团还上电视了。”
扬帆管乐团长笛声部成员裴梓杉是个漂亮乖巧的小姑娘。视力残疾的她有一个愿望:“我希望能站在舞台上表演,长大后要当主持人。”
2014年3月,裴梓杉登上北京音乐厅的舞台和国家交响乐团的老师们同台演出,还代表乐团在北京音乐厅说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从社会大家庭里得到幸福的‘眼睛\’,也要把这种幸福传递下去。”
圆号、长笛、单簧管、长号、大号、中音号、萨克斯……师生们都刻苦学习着这些从未接触过的西洋乐器。原本孤僻内向的盲孩子们逐渐懂得了团队协作,因为他们知道,哪怕有一个人中途放弃,那么整个乐团都会散了。经过一天天锲而不舍的练习,渐渐地,这些乐器发出的声响汇成了课间时分不时传出的优美合奏声——乐团终于可以“扬帆”起航了。
到2012年,扬帆管乐团已经学会乐曲数十首,当初想登上舞台演奏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在那年5月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孩子们在复旦大学体育馆进行了首场演出。他们的专注和专业深深打动了所有观众,当盲孩子们谢幕时,所有观众起立为他们鼓掌欢呼,掌声经久不息。音乐大师梅耶不住称赞:“扬帆管乐团,太让我震撼了!”
乐团新老交接 更多盲童开启艺术人生
2015年4月,对于扬帆管乐团来说,是收获的季节。乐团有了第一届毕业生,在初中部,部分毕业生进入特教中心高职学习针灸推拿,有的则升入特教中心普通高中继续深造,而来自高中部的3名普高毕业生都顺利考入了我国特殊教育的最高学府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其他高职毕业学生也都有了实习单位,并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在乐团的毕业演奏会上,高三年级的萨克斯手陈星宇意外地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记录他加入乐团以来成长经历的纯手工画册。触摸着老师们用盲文记录的点点滴滴,陈星宇非常激动:“虽然我们要离开乐团了,以后我的职业也可能不是音乐专业,但我很骄傲自己曾经是‘扬帆\’的一员。”
一批骨干乐手即将离开了,而早在半年以前,乐团就已经着手准备补充新鲜血液。现在特教中心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就为每个孩子提供音乐基础的学习辅导,到了二年级,一部分具有一定音乐天赋和学习基础的孩子,将有机会被选拔到扬帆管乐团二梯队训练,开启他们的艺术人生。
新闻推荐
电视有你 当真人秀制片人: 老了后能养家 7月6日,由《盗墓笔记》原班人马参与的明星户外探险真人秀《一起出发》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盗墓兄弟团李易峰、魏巍、刘天佐、李晨浩和原著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