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的一个同事在担任班主任时,学生入学之初,同事给学生发了一张理想目标调查表,初衷是了解学生理想中的大学是什么,同时也想激励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个理想目标去为之奋斗。记得当时绝大多数学生都夸下海口要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厦门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几乎都为自己定下考一流大学的目标,这本无可厚非,可高中三年以后,当年踌躇满志的学子们几乎没有哪个能实现当年“高大上”的理想目标。
无独有偶,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某天课余,我找了一位学生到办公室谈心,鉴于这位学生平时的懒散拖沓,学习干劲不足,态度不端正等表现,我从宏观的理想、目标、人生、前途,价值等方面,微观的从为人处事,态度行为,所感所想等方面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位学生感恩于老师的关心,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临结束时他信心满满的向我保证:“老师,非常谢谢您对我的关心和提醒,请老师给我机会,我会用行动证明给老师看,我也会做得更好。”后来这位学生确实也有“三分钟的热情”,稍微像模像样的认真学习了几天,再后来又变回来原样。我再找他时,他又会感悟一阵,保证一番,过后还是老样子。来来回回好几次,都没见他做出向我保证的行动来,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得远比做得多。
还有很多这样的学生,平时学习不够努力,作业不按时完成,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偶尔会违反学校纪律等,当然会有班主任、科任老师找其谈心,做思想工作,老师这边当然是恨铁不成钢,要么苦口婆心地劝导,要么不厌其烦地鼓励,在老师情与理,疏与导的双重作用下,学生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化,有所触动,信誓旦旦,跟老师、父母保证,要改变,要行动,可是事实证明,很多学生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光说不做。
见多了这样的学生,真的很为他们担忧,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学习成绩也不是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就能取得的,虽不再提倡“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劲,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还是有现实意义的。
作为老师,我真的很希望我的学生们能踏踏实实去学习,一点一滴去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去奋斗,不应该只说不做,夸夸其谈,而不愿意付诸行动。我想对学生们说的是: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百害而无一利。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记者
刘奕湛)
记者18日从教育部获悉,2014年,全国资助学前教育(幼儿)、义务教育、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8543.78(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