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战时“通胀”有多猛? 公务员也不敢进商店

来源:百色早报 2015-08-08 14:26   https://www.yybnet.net/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政府税收减少、战争支出猛增、货物供不应求、敌人破坏等原因,中国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胀”波及了大部分民众的生活,甚至连政府中的中层公务员亦无法幸免。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庶务处秘书的陈克文就曾在日记中哀叹:“公务员真没有走入商店问问价格的勇气。”

重庆图书馆近年来从台湾搜集的史料,详细描述了通货膨胀对当时中下层公务员生活的影响。据重庆图书馆研究员唐伯友介绍,其中,目前公认信息量巨大、可信度最高的《陈克文日记》,对此有大量记载。

1939年,全面抗战的第三年,陈克文已经敏锐捕捉到露出苗头的通货膨胀。7月13日的日记写道:“下级公务员,尤其是书记这一阶级,生活实在太苦,太干枯了。他们的收入既少,现在物价飞涨,除了办公、睡觉之外,一点娱乐的地方都没有。”

1940年,通货膨胀进入急性发展阶段。陈克文日记记述无奈的哀叹也越来越多。

1940年7月30日的日记写到:“给小孩买了三磅的勒吐精代乳粉。克宁代乳粉是买不到了,勒吐精也卖到二十四元一磅,比战前大约贵了十倍上下。”

到了1943年,通货膨胀已几近“失控”。1月2日的日记写道:“生平喜欢吃而又差不多四五年没有尝过的甘草榄(橄榄),也在那里无意中看见,只可恨法币五元,仅还买不到廿枚,战前却不过是一角的价值。”

当年,喝咖啡用的一小罐炼奶价格从战前的一角涨到三十余元,翻了三百多倍。物价增长的速度之快,一天之内也能翻倍,昨日才卖一元一斤的白菜,第二天,价格已经涨到三元。

日记还记录了变相涨价的情况。“最简单的早点,豆浆油条,不只涨了价,分量也减少了,豆浆从大碗改为小碗,价格从一元增为二元。最节省的吃法,一个月前大概二元左右可以果腹,现在已涨到四元上下。”

然而,收入却没跟上物价飞涨的步伐:“比较战前的全收入,则低级人员约为三十倍左右,中级人员约为十倍左右,高级人员约为五六倍,视物价之高涨平均约百倍左右,相差自然还是很远。”

当然,较之他们,普通百姓的生活就更为艰辛了。

但这并没有磨灭抗战大后方人民的意志。一次惨重的大轰炸后,陈克文如是描述路边避难的人群:“他们正在那里收拾安顿,建筑房舍,情形无疑是十分凄凉。可是大家都有一种咬定牙根,从困苦中建起未来伟大事业的精神。他们没有颓丧,没有失望,他们都在动手做,都在奋斗。”(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广东一幼师用脚猛夹男童下体 幼儿园称:“半教育半玩闹”

近日,一段幼儿园女老师脚夹男童下体取乐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经确认,视频中的老师虐童事件出自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东欢幼儿园。

 

 

 ...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战时“通胀”有多猛? 公务员也不敢进商店)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