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川军团血战到底》 ,感到震撼,也很悲壮。川军远离他乡,一心抗日,八年抗战中,350万川军出川抗战,其中64万多人伤亡。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
八年抗战中,四川还提供了全中国近三分之一的财政粮赋。八年抗战,四川安置了当时的国民政府机关57个,内迁企业近700家,内迁高校48所。一面是政府机关、工厂、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入川,托身于四川这片辽阔的大后方,继续支撑危亡的中华民族的脊梁;一面则是川军的出川抗战,大量四川子弟血染沙场,才换得了后方宁静的课堂与车间、实验室和办公室。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四川这个辽阔的大后方,没有这片土地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挽救,抗日战争到底会有什么样的过程和结果。我们能看清楚的事实是,正是有了不绝如缕的入川与出川,全民抗战的事业才真正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让那个时代的所有中国人都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
川军精神,永彪史册!
巴蜀自古多名士。当代,有我们敬爱的邓小平、朱德、陈毅、聂荣臻、刘伯承、罗瑞卿、陈伯钧、张爱萍、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有著名的郭沫若、张大千、巴金等文人;有为民族解放保家卫国而英勇献身的赵一曼、黄继光……往上追溯,秦代的有蜀中太守李冰,开都江堰,功在千秋;当年为了爱情而“私奔”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留下“千里共婵娟”佳句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
为此,四川的山水、风物,勾起我当年的回忆。
时值隆冬。部队在重庆市北碚区的一个山坡上搭起了帐篷。我们没有想到,重庆的冬天也和宝鸡一样冷,一样的寒风刺骨。晚上,我们在帐篷里烧起了火墙。也许是对我们这些广西兵来说,有点水土不服,夜里我感冒了,老是咳。我的咳声引起一个人的注意。天亮时,起床号刚响,我们的排长就大声说:吕成品,你不用起床。昨晚咳了一夜,你休息吧。
说实话,当时虽然咳,却没发烧,不影响我当天的训练。但那时训练很艰苦,难得一次睡懒觉的机会。我于是再次蒙头大睡,直至中午战友们操练归来。
我承认,我那次的确是偷懒了。
我们的排长叫樊云光,是四川人。是他给我在异乡的第一丝温暖。
排长很爱士兵,也很有才华。有次,连队开批判会,他的演讲令人记忆深刻。他开篇的两句至今我依然记忆犹新:“群山举起愤怒的拳头,四海扬起正义的波涛……”那时部队有这样文笔的人真的没有几个。不久,他被直接从排长任上提拔当连指导员。
樊指导员看我长得比较单薄,尽量安排我从事最轻的活。后来,连里组成演唱组,代表107团参加师部会演。樊指导员让我参加演唱组。
演唱组负责人叫王洪荣,也是四川人。他吹笙吹得很好。我拉二胡和板胡。我板胡独奏《公社春来早》,是他伴奏。他的笙独奏《草原巡逻兵》,是由我来伴奏。《草原巡逻兵》是一首旋律很优美的曲子,每次演奏的时候,我们的心都沉浸在草原优美的意境里。
后来,我们参加全师的会演,获得了第一名,而且不止一次,那几年都是第一,那时十连演唱组在全师很有名气。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后来,我们相继复员。因为那时通讯不发达,我们失去了联系。
一晃过了三十多年。
2014年,我们意外获知了远在重庆的战友的消息,激动得夜睡不能寐。11月12日,我们几位广西籍的老战友启程前往重庆……
在重庆市永川区,我们见到了梦里千百回重逢的指导员樊云光、副排长王洪荣,三排长张绍辉,司务长王家富。我们像失散多年的亲人,有诉不完的思念之情……
当晚,在王洪荣的家里,我取出随身携带的二胡,王洪荣取出他心爱的笙,一起演奏了当年那首著名的《草原巡逻兵》……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阳光明媚,绿草如茵,天边,出现一队骑兵,马蹄声的的嗒嗒,由远至近……我们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军营。我们禁不住热泪盈眶……
至今,每当入夜,我都会想起昔日的战友,怀念曾经的战斗时光。
我想起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那首著名的诗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 吴晶晶) 2015年度“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14日在京揭晓。4名空间科学领域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分别获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