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生
农村孩子读书,越来越引起家长重视。家长和老师说起孩子读书,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情,家长们几乎都说着同样的话,只要孩子能读下去,读到研究生博士也供。农民能有今天,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我是农民儿子,读了书,又在农村教书,深知农村孩子读书与生活的关系。
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能进校读书的不多,我是幸运者之一。后来,我当教师的第二年接任校长,工作最难做的是抓入学率,每学期开学必定家访、特别是困难户,把读书的好处说破嘴皮,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来报名。开学头两个星期,每天要往没来报名的学生家跑几趟。有的困难户确实存在问题,夫妻俩生四五个孩子,大的上五年级、小的刚会爬、中间的懵懵懂懂,不留下大的照顾小的、顺带做些家务,家里日子也真是没法过。把克服困难上学的孩子送进学校、允许姐姐带弟弟上学,入学率还不够,最后一招便是送字上门,先拿国家补贴民师的十块钱聘了位送字老师,上午送五人、下午送五人,每人四十分钟。教师吃了苦,效益不大,贫困户孩子基本没读到书。他们现在特别重视孩子读书,希望下代多读书,来弥补他的缺憾。
现在农民生活不是用“芝麻开花节节高”来形容,而是拿“不怕吃不起、就怕吃不下”来说话。生活富裕,孩子读书成了头等大事。老师不用上门家访,家长纷纷把孩子往学校送、还担心报不上。学校开家长会,家长一个不少地到齐。有的家长,孩子读小学就在镇上租屋陪读,一直陪到高中,以后大学陪不陪也很难说。
时代变迁,就读书而言,真是羡慕那些总觉生不逢时的人。然而,生活安定的年代,发奋读书人越来越多,有人活到老、学到老,勤读万卷书。
新闻推荐
助上百名贫困学子圆梦古道热肠挽救多人生命出生在云南省会泽县一个贫困家庭的陈国万,高中毕业后,便因家庭贫困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