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梦 通讯员 陈孟霞
今年,临沂临港区迎来了设区5周年的历史节点。放眼全区,无论是现代优美的社区、城区,还是热火朝天的工业园区,处处都展现出5年建设的巨大成就。不断完善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提升了城市品质、丰富了新城内涵,让广大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这次回来,家乡又有了新变化!”十一假期从北京回家探亲的曹丽霞,一到家便迫不及待地约上亲朋好友一起来到厉家寨广场、文龙河城市生态湿地、气脉山公园等景区游览观光。他们乘坐电动公交车从家门口直达景区,下车后又骑上了公共自行车。这次出行让曹丽霞感触颇深,在家乡不仅观赏到了意蕴深厚的人文景观、自然优美的风光景物,还体验到了“绿色”出行的时尚与快乐。“现在的临港已经有了大城市的感觉。”曹丽霞说。
优美的城市环境、舒适的居住氛围、厚重的文化底蕴、完善的城市基础服务设施,正如曹丽霞所感受的那样,如今的临港已从落后的小山村蝶变成了靓丽的现代新城。为了让全区群众享有更加丰富便捷的现代城市生活,近年来,临沂临港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围绕“人的城镇化”建设要求,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今,385公里“六纵八横”主次道路交通网已经基本形成,柏油路铺到了群众“家门口”,全区道路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同时,配套建成了山东东泰汽车客运站,开通了坪上镇火车客运站,启动了电动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等,实现了出行方式多元化。此外,鲁南快速铁路厉家寨高铁客运站也将于2016年全面动工,届时临沂临港将迎来交通“快时代”,群众出行会更加便捷、舒适。
交通状况的巨大改善让当地群众受益良多,而丰富多彩的生态休闲公园和健身娱乐广场更是为当地群众的精彩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绣针河人工湿地、气脉山公园、厉家寨广场、文龙河城市生态湿地……说起临沂临港区的休闲广场、旅游胜地,当地群众便如数家珍一般脱口而出;图书馆、规划馆、展览馆、思维中心等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强有力的“文化磁场”;此外,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金港城城市综合体现已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为广大群众提升生活品位提供有力保障;金龙河社区的景华园城市综合体即将建设完成,预计明年投入使用;总投资10亿元的厉家寨古镇项目已初具雏形,建成后将为群众提供集购物、餐饮、住宿、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全新体验……城市“硬件”设施的逐渐完善,让这座现代新城魅力显现,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居住条件的极大改善,让当地群众拥有了更多获得感。5年时间,14座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精品社区拔地而起,3万多户群众搬迁上楼,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安居更要乐居,社区内配套建设了道路、通信、饮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面实施了气上楼、水治污、暖入户、饮水达标、环卫保洁物业化市场化“五项工程”,配套建设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卫生室、养老服务中心等一系列便民服务配套工程,群众住、行、医、育无忧,生活也更便利安心。
在城区和社区“硬件”设施内涵日渐丰富的同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积极打造具有人性化与亲和力的投资营商环境,确保客商投资到哪里,水、电、路、气、暖、信等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高标准实现“九通一平”全覆盖。截至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投资4.18亿元,建设道路36.4公里,铺设污水、雨水以及供水等管网累计61.5公里,园区绿化亮化工程已初具形态。同时,4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6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均已投入使用;小龙王河流域尾水人工湿地、绣针河多级生态塘等水质净化工程正在稳定发挥生态效益;220KV沙河输变电工程、8万吨锦龙潭水厂建设正加快推进……园区配套的逐步完善,加速了产业集聚,促进了经济发展。仅不锈钢新材料和绿色化工两大千亿级产业,目前就有30多家企业入驻。5年间,全区财政收入增长了10倍,临沂临港区正在形成“居住在社区、生活在城区、工作在园区,户户都有工资性收入”的城镇化新格局。
新闻推荐
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颠簸了三四公里,按照约定时间来到蒙山旅游区蒙阳峪村半山腰的护林人陈贵家中时,记者还是扑了个空。“刚才来了个驴友团往山顶去了,老陈不放心,跟着上山看看去了。”陈贵的妻子王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