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古人最早用什么照明?

来源:鑫报 2015-12-21 01:18   https://www.yybnet.net/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环保型“雁鱼灯”

原始时,人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照明便有了需求。在灯具没有发明之前,人们最直接的方式是靠燃起火堆来照明,此后才出现了照明专用的“烛”。这里的烛与后来的蜡烛不同,它实际上是人工制作的“火把”和“火炬”。《仪礼·燕礼》中所谓“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上”,其中的“烛”就是一种手持的火把。

先秦时的“烛”并不是普通草木制作而成的火把。有学者考证,这种烛是用芦苇为芯,裹上织物,然后浸上易燃的动物油脂。

“动物油脂”是中国人最早使用的照明能源之一,不同动物的油脂古人叫法不同,有角的动物油称为“脂”,无角的动物油叫作“膏”,如秦始皇陵墓里,便“以人鱼膏为烛”。最早记载使用动物油脂来照明的是《楚辞》,其中《招魂》一诗里称:“兰膏明烛,华镫错些。”大概意思是,散发兰香的灯烛很灿烂,明亮的灯盏高低错落有致。诗中的“镫”字是何意?晋郭璞注《尔雅·释器》称:“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这里的“豆”、“笾”、“登”,指的都是不同质地的早期灯具。“登”同“镫”,假借为“灯”,“镫”是中国最早的灯,在镫出现之前,灯具从不叫灯,多称为“豆”。

登(镫)是一种陶(青铜)制食器。由此可见,初期并无专用灯具,而是直接使用生活器皿当照明用具,一物多用,所以才有了镫。将灯具称为“豆”,也是这个原因,豆本是盛放食物的高脚盘。

先秦时出现最早的照明器皿“镫”;《楚辞》:“兰膏明烛,华镫错些”

新闻推荐

朽者不朽陈师曾

陈衡恪,字师曾,号朽道人、槐堂,是诗书画印的全才。他曾说:“生平所能,画为上,而兰竹为尤。刻印次之,诗词又次之。”这一点,他如实道来,似乎不如齐白石“滑头”,齐氏说起自己“诗书画印”的排...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古人最早用什么照明?)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