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块匾额背后的故事

来源:皖南晨刊 2015-12-28 00:21   https://www.yybnet.net/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江西吉水人李邦华担任泾县县令。

泾县境内因山多地少,每年的粮食所产总是少于粮食所需,一遇荒歉之年则民众贫困加剧。李邦华下车伊始即问民疾苦,兴利除弊,他采取如下的措施:改变以往只在县城建筑粮仓的传统做法,在各乡新建粮仓一百多所,号召乡民按照田地的面积拿出粮食储存其中。三年之后,县域内水旱灾不断,李邦华骑马走遍泾县各乡,将历年粮仓所储存的粮食全部借贷出去,根据受灾户口人数、受灾程度发放。因粮仓储粮有限,李复捐出自己的薪水,又借公款数千金,派遣富有的士绅在周边其它各县购买粮食,有道义的富户在他的感召下也相继捐出数万石赈灾,因此,数十万泾民得以渡过难关。

李邦华访问民情时极其注重礼仪的教化作用。一天到泾县的西南乡中村,停在董氏宗祠内稍事歇息。董氏为泾县西南乡望族,始迁祖知达,北宋政和间由江西德兴海口迁居宣州泾县中村,明右副都御史董杰、云南按察佥事董纲即出此族。李邦华在祠内停留时,旁边有年老的董氏族人相陪侍坐,其他人也相拥聚观以见到新来的县令为荣幸。此时忽有一位背着年幼儿童的侍女远远走来,年老的董氏族人忙起身肃立。李县令感到奇怪,问其缘由,回答说:她背上背着的是我的叔叔。李公喟然长叹说:董氏真是江左礼族啊。这还只是在小的细节方面的表现,在大的方面以礼自持也就可想而知了,为什么不进行旌表让这种尊长尚贤之举蔚然成风呢。李公敬爱之意顿生,即时赐董氏“江左礼族”四字。因为李公为人性格刚正、治吏严明,平素不肯轻予褒词,所以董氏族人认为“江左礼族”之誉为县令所赐,决非虚誉溢美之辞,格外看重,将此四字制成匾悬挂于董氏宗祠的门额之上,以供董氏后世子孙共仰之。

李邦华在泾任职六年,后官至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在明末甲申事变时殉节。泾人为纪念李公在泾县德政,在县城东郊建赈荒祠,后改名为去思祠,县人赵善政作《李侯去思碑》以记之。

新闻推荐

马布里遭篮协禁赛一场

1月4日,在第26轮广东与北京比赛中,马布里因为抱怨裁判判罚被吹技术犯规,赛后马布里在微博上质疑裁判判罚,对此篮协给予马布里停赛1场的处罚,北京队被罚款2万元。马布里随后在...

相关新闻:
“好志愿者”蔡成2016-01-06 00:17
猜你喜欢:
评论:(一块匾额背后的故事)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