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桃花潭镇查济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其中,祠堂是查济古建筑群奇葩,值得细细品味。
查济祠堂是查氏家族的标志性建筑,反映了查氏家族的兴旺和财力的雄厚。
古村查济在明末清初的鼎盛时期曾建有108座祠堂,用于祭祖、做斋、办庙会、吃年饭和存放粮食。
目前保存的查济最大的祠堂:宝公祠。宝公祠坐落于许溪河下游要道,建于明洪熙年间。宝公祠进门大梁上的两块大浮雕,上刻“狮子滚绣球”,其雕刻之精、气势之雄世之罕见。祠内银杏木柱及柱下可与故宫媲美的石磉雕刻,让人赞叹不绝。柱子上方和梁架木结构上均有各种浮雕、镂空雕,动物、人物、花卉,均是精巧别致。墙壁上“仁、义、廉、耻”四个大字是祖训、家规,查宝源是查氏正直清白的榜样。祠堂内的巨大的屏风、对称的两个水池、石拱桥、美人靠、飞檐翘角,在古建筑中实属罕见。
许溪南岸扁官巷内的德公厅屋。德公厅屋是为纪念族人永德公被元顺帝敕封“明羲官”而建,其门楼既是厅屋的大门,又是一座可以独立的“义官”坊。永德公四个儿子均为明朝封疆大吏,为纪念其父,彰显孝道,又不得罪当朝皇上,他们不敢建造规模宏大的祠堂,便睿智地将改元代所建牌坊为门楼。牌坊外为皇帝御书“圣旨”和“明羲官”字样,四柱四层,三层翘角,其“鲤鱼跳龙门”砖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走过红楼桥,洪公祠就在眼前。祠内座汉白玉大石磉,向人们展示着它昔日的不凡。洪公祠始建于明,现在的建筑为清代初期。位于许溪河红楼桥畔,为纪念中兴五世祖查洪源而建。该建筑分前、中、后三进,二进天井中有两个水池,是两口终年不涸的古井。第三进有楼,楼上有对称的美人靠,三进实际坐落在山坡上。该建筑的三进可谓匠心独运,高度体现了先人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查济村古建筑利用地形的典范。
二甲祠又名光裕堂,是查济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祠堂之一。二甲祠,建于明嘉靖年间。无论从营造、雕刻、装饰各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至今仍不失为一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座钦赐“四代一品”的牌坊矗立在通往祠堂的大门之前:清康熙16年,查之恺因屡立战功,被康熙钦封爵赏一品“救驾王”而建造。门楼全是木制雕刻结构,上面精雕着“空城计”等各种戏文图案。门前有以汉白玉为材质的栓马石栏杆以及上马石。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漆黑的大门前立有两块大型白色汉白玉石鼓。两鼓间是高达1.5左右的“塞门”,“塞门”代表尚方宝剑之意,古时任何官员见到应立即跪拜。二甲祠后来又出了一个“代驾王”查曰炜,代皇祭祖,赐钦“帝简劳臣”匾额。祠内“见木不见砖”,大梁上镂空雕刻“喜鹊登梅”栩栩如生;每个青石础上,各种戏曲、花卉、动物石雕更是逼真无瑕,令人惊叹不已。
镏公祠为一支祠,前后两间,乃纪念中兴七世祖查永馏而建。厅屋前有半月塘。因引发丰井活水入塘,故水尤清冽。堂前有一扇照壁墙,昔日上书“水天一色”,体现了查氏在建筑擅长借景的艺术。
查济现存的最大的民居爱日堂,虽不算祠堂,但也值得一提。“爱日”有珍惜每一天之意。爱日堂后代也因此一门兄弟六人俱登皇榜,一门显耀。爱日堂石雕石画堪称一绝。其中,大厅镶嵌的六块云南汉白玉纹理间蕴含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国画意境,犹如一幅幅线条流畅的抽象山水画。
新闻推荐
12月23日,体彩大乐透第15150期开奖,全国送出4注头奖,基本投注单注奖金858万元,分别被河北、江苏、安徽、海南四地彩民擒获。本期派奖后,奖池金额为21.1亿元。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