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香
“这里的草莓好甜。"“那边还有好多!"走进桃州镇塘口村,从一个个整齐的大棚经过,便能隐隐约约看到一垄垄白里透红的草莓和前来观光采摘的群众。
在临近路边的一个大棚里,54岁的主人金世发正忙着采摘草莓,种了20年草莓的他如今拥有15亩草莓大棚,记者随手摘下一颗放进嘴里,新鲜的果甜中带着一点酸,吃完了仍感觉回味无穷。
“每年8月底就要开始盖大棚忙着种草莓了,11上旬左右开始进入采摘季,采摘期能一直持续到次年的5、6月份结束。种植期间最主要的工作是病虫害防治,防治不好后期真的出现了病虫害,那损失便会很惨重,这对于刚开始培植的农户来说较为困难。"听金世发讲诉着大棚草莓种植的要领,记者无意间在大棚的一角发现了一个蜂箱,很是好奇,金世发进一步解释道:“用蜜蜂为草莓授粉,可以提升草莓的采果率和抵抗力,畸形果基本没有,且口感会更脆更鲜,摘了就能直接吃,虽然成本提高了些,但品质和产量的提升也显而易见,经济效益也能大幅度地提升。"
据了解,决定草莓产量高不高的主要因素还在于天气。往年天气好的时候每个长100米、宽足够种6垄草莓的大棚,产量能达到四五千斤,最高批发价达到十五六元每斤,产值很可观,但由于今年雨水较多,给草莓种植户们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目前来看今年产量要下降一半左右,雨水多草莓开花不结果的比率增加了,没有太阳的时候蜜蜂也不出来,雨天湿度大,草莓的口感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可以说是一损俱损。"说起今年的产量,金世发显然有点无奈,因为对于塘口村来说,向来只愁产量不愁销路。
据塘口村第一书记张建介绍,目前塘口村从事大棚草莓种植的有168户,拥有大棚草莓近800亩,成立专业合作社3家,入社农户60户,已成为了该村的特色产业,“我所在的合作社共有大棚草莓120亩左右,品种有“奶油"“红颜"等,农户各自也都注册了商标,在周边地区早已小有名气,大多销往杭州、上海等周边县、市的大型超市,成立合作社,依靠‘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也带动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每年发出去的工资也有四五十万之多。"金世发介绍道。
“针对村里的产业特色,塘口村两委商量后准备在村里建立一个草莓交易市场,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前项目已启动,预计明年草莓采摘季到来时就能投入运营。到时便能依靠草莓市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动更多的村民一起种植草莓,共同致富。"塘口村下派第一书记张建表示。
报料人:罗先生(135****2440)
新闻推荐
每年春节前夕,桃州镇钱村村的老人们都会感受到一份特别的温暖——在外地经商的钱村村民濮阳再斌和刘敬军每年都会为家乡的老人们送上春节前的问候,以表游子的关心。近日,上海红岩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