棂星门
皇穹宇
祈年殿
□刘润生(靖西) 文/图
我去过几次北京,比较出名的旅游景区都去看了,唯独1998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天坛公园还没有去过。前段时间我利用去北京出差的机会,专程去游览了天坛公园。
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怀抱,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现存规模巨大、宏伟壮丽的坛庙建筑群。
奇妙的圜丘坛
当我走进公园的大门,一股淡雅清幽的花香扑鼻而来,大道两旁的古松给人以一种庄严的感觉。公园里面游人如织,天坛的美丽景色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为了解天坛的历史概况,我赶紧跟上一个旅游团,团队里举着小黄旗的导游说:“来到天坛,大家就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吧!”于是,我跟着他们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由南向北行进,首先看到的是古代皇帝用于孟冬祭天的圜丘坛。
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每道墙都有四组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导游说:“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中门是‘皇天上帝\’通过的,所以最大,而皇帝只能从左侧较大的门进入,其他的官员则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大家还是从左侧门进去吧。”随后,我们便来到了圜丘坛,据导游介绍,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9或者9的倍数。导游继续介绍,这里还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奇妙现象,圜丘坛最上层的天心石,俗称“圆心石”,于当人们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就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变得很宏亮,有共鸣回音之感。大家听后都跃跃欲试,但是那天人太多,我等了许久都没能体验一番。
端庄秀丽的皇穹宇
离开圜丘坛,我们来到皇穹宇,它是天坛中主要建筑中的正殿,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皇穹宇殿高19.5米,底部直径15.6米,是一座单层圆形殿宇,如同一把张开的巨伞,很是端庄秀丽。进入皇穹宇,殿内正位石台宝座上的金龙神龛是供奉“皇天上帝”的地方;石座前左右两边石台上的神龛,放置着清朝皇帝的牌位,故有“天地寝宫”之称。
穿过了一条汉白玉铺成的大道后,我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棵被铁栏杆围着的粗壮、茂盛的大树,树干形状奇特,十分扭曲,宛如九条盘旋而上的蟠龙。导游说:“这就是著名的九龙柏,已有500多岁了。”看到这棵古树,不得不让我称赞大自然的神奇。以前只有皇帝才能享受这样的奇花异木,今天我也能一饱眼福啦!我举起相机,把九龙柏摄入镜头。
世界闻名的祈年殿
走过长360米、宽30米的“丹陛桥”后,我们就来到了祈年殿。这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也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圆形建筑。从外部看,此殿采用上屋下坛的构造形式,上为祈年殿,下为祈谷坛。我发现祈年殿的顶部是鎏金宝顶,中心是龙凤呈祥的图案,非常精致漂亮。祈年殿高38米,直径32.72米,导游此时又向大家介绍道:“巨大的三层殿顶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根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再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又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殿内的28根落地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听了导游的介绍,我被古代人民的智慧所折服,这些特色的古建筑原来是那么有讲究。整个祈年殿的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彩绘、三层重檐的圆形大殿都有拔地擒天之势,确实宏伟壮观,不得不让人称奇,难怪它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之一。
离开旅游团后,我又品尝了一些北京的特色小吃。为了珍惜这次难得的天坛之游,我在离开祈年殿后又游览了长廊、皇乾殿、七星石、双环亭等,算是把名胜古迹都游览了一遍,身体也有了些疲惫,但我的心却感到十分满足,因为我见到了雄伟壮观的天坛公园。
新闻推荐
下错站的旅客在休息室等待 1月23日凌晨,河南省新县百余乘客遭遇真实版《人在囧途》。列车员报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