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刘雪庵与《流亡三部曲》

来源:皖南晨刊 2016-01-07 12:26   https://www.yybnet.net/

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曾被万众传唱,它是《流亡三部曲》的第一首。《流亡三部曲》的后两部《流亡曲》与《复仇曲》,却很少有人提及。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雪庵在《战歌》(由刘雪庵自费编辑出版的音乐期刊)1938年1卷6期发表了《流亡曲写作的经过》: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刘雪庵等众多爱国人士准备赴武汉继续抗战,但由于战事,他们一行却颇费周折,于是先搭乘“绥阳”号轮船到香港,然后转乘“泰山号”轮船去广州,再改乘火车经长沙最后到武汉。11月30日在“绥阳”号轮船上,刘雪庵与时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内委会主任的作家江陵相遇,当时,《松花江上》一曲传遍了全中国,到处可听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的歌声。他们谈到《松花江上》,都认为词曲俱佳,是一首好歌,只是在情绪上太哀伤低沉了。于是刘雪庵萌发了一个念头:为它续作两首歌,联起来称为三部曲。第二部作为一个过渡承前启后,由原来的沉痛哀伤逐渐转为激昂雄壮,以振奋抗日人心。

于是,江陵写了歌词,刘雪庵即在船上谱曲,完成了第二部,歌名《流亡曲》(又名《离家》)。江陵与刘雪庵到武汉后,又合作写出了第三部,歌名叫《复仇曲》(又名《上前线》)。他们将《松花江上》、《流亡曲》、《复仇曲》合并成《流亡三部曲》,当即指导流亡学生排练,在中国戏剧界支援各地抗敌军联合大公演时首次演出。之后又在《战歌》上发表。

从此,《流亡三部曲》传遍全国各地,成为当时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抗日歌曲,对激励广大民众走向抗日战场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建国以后,《松花江上》一曲仍然流传,上个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指示,将《松花江上》编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经过长时间的冲刷,后两部《流亡曲》与《复仇曲》,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人民政协报) 

新闻推荐

山东放开 130项医疗服务价格

新华社济南1月12日电(记者王海鹰)记者近日从山东省卫计委获悉,山东省今年将先行放开知名专家诊察费和康复、种植、生殖、中医、眼科、精神卫生等130项医疗服务价格,由医疗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刘雪庵与《流亡三部曲》)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