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面包车停在伊岭岩收费站出入口望风。一辆面包车停在朱董村路口望风。一辆辆车型一致的面包车开进朱董村。一辆冷链车停在朱董村一仓库旁装货。一辆冷链车和一辆货车停在废矿区。
今报记者 文/图
最近几个月,武鸣一废弃矿区内突然热闹起来,每天有上百辆小车将一包包货物拉进来,集中转装到大型冷链物流车后,再运往全国各地。而据记者调查,这些货物竟是来历不明的各种冷冻肉品。这事的背后,有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伙,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
男子举止异常
暴露蛛丝马迹
1月28日中午,记者前往武鸣双桥镇办事。途经苏宫村路口一地磅公司时,将车停在一边下车问路,这时,一名手持对讲机的年轻男子走下一辆面包车,一脸警惕地询问记者是何意图,接着走到一边,将车牌号用对讲机通报。
“难道附近有赌场?”记者留了个心眼。
“我们村没有赌场。”接下来与几名村民交谈时,他们均否认了记者的猜测。不过,闲聊中,有村民无意中说起一件“烦恼的事”:最近一段时间,村里进出车辆太多,每天都有几百辆,有时甚至引发交通拥堵,他们开车出入也不得不更小心。
当天下午,记者经过村后的矿山时,看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山下出现了四五辆巨大的冷链车,它们有的停在废弃的矿道上,有的停在曾用来堆矿的空地边,还有的干脆停在一堆堆矿砂中间。旁边的村道上,一队接一队的面包车开进村里,有的停在冷链车旁边,有的开进了附近的仓库,场面十分壮观。
记者注意到,在一条废弃的矿道上,出现了两辆盖着篷布的货车,它们驶向附近一辆冷链物流车旁,停车后,司机拉开篷布检查车上货物时,能隐约看到一个个鼓鼓的白色包装袋。
这个地方是双桥镇苏宫村和太平镇朱董村交界处,地势较偏。这些车在这荒郊野外干什么?为什么需要用冷链车来运送?而且,这些货车看起来很干净。
带着疑问,记者下了山,还没靠近冷链车,就闻到了一股肉腥味。只见货车的篷布已被拉紧,司机正在车上打着电话。
路口,一辆面包车开了过来,将两名手持对讲机的男子送到冷链车出入的两个路口。
半个小时后,记者再次路过这里时,透过草丛看到,冷链车尾门已打开,有人在活动。
只是,路口已有人把守,难以靠近。
荒郊车来车往 暗藏惊人秘密
1月29日上午,记者乔装一番,换了辆车,再次前往矿区一探究竟。
车刚开近村口,面包车背后又钻出一名“对讲机男子”。
避开此人后,记者爬上山坡。往坡下看,发现一辆辆面包车陆续驶进朱董村。
有村民告诉记者:“那些面包车上装的都是冻肉。”这些肉品均用白色塑料纸包装,没有商标、汉字,来历不明。
这些肉品被大量小型车辆以“蚂蚁搬家”的方式运送过来,然后集中装上大型冷链车运走。
“每天都有一两百辆的面包车、货车和小车进村,把货转运到冷链车上去。冷链车多的时候有一二十辆”。
据村民们说,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两三个月了。
天热时,小车开得飞快,污水不断滴下来,满地都是腥臭味。
村民为此不满,还曾与这些人交涉过,甚至产生过纠纷。
“他们都不是本地的,讲的是防城港一带的白话,我们没法用壮话和桂柳话同他们交流,交流都是用普通话”。
村民认为,他们这里路好、空地多,又隐蔽,大型冷链车容易掉头。更重要的是交通方便,距离高速公路不远,因此才会被这伙人看中。
路线有迹可循 村民掌握内幕
记者经过长时间观察,结合多名村民讲述发现,运送肉品的车辆有3种:中型货车、面包车和小轿车。
这些面包车均属于同一品牌的同一型号,外观较新。那些运送肉品的轿车也属于同一品牌,由于装载较重,底盘被压得较低。
记者观察到,这些车有共同特点:货车篷布盖得特别严实,轿车和面包车都贴着不透光的黑膜,且都不开窗。
这些人来自哪里?这些车上拉的是什么?货物销到哪里去?
在朱董村,有的村民对此感到好奇,常向在村口望风的人打听。一开始,这些人闭口不提。
不过,时间长了,村民在对方装卸货物时也看出了个大概。而大家相互熟悉后,望风者的戒心也没那么强了,才告诉村民,这些冻肉其实都是鸡爪、猪脚和牛肉,来自防城港一带,“成本非常低”。
对方还让村民放心,称不会在本地销售。
村民观察久了,摸清了规律:货车和面包车上运来的,一般是冻猪脚和冻鸡爪,而冻牛肉则由小轿车运来。
记者看到,货车运送的冻猪脚,一般在村外的空地上转运集中,面包车则开到村口有围墙的锰矿堆放场内装卸。
记者又跟着轿车往前走,走了五六百米后,发现在朱董村路口还有一个不再使用的堆矿仓库,冷链车正把车尾对准仓库,轿车运送来的冻肉,正在这里进行卸货重装。
看到陌生车辆驶近拍照,忙着卸货的人赶紧停下手中的活,进了仓库。
记者逆向追踪,跟着驶离村庄的面包车,一路经过双桥镇腾翔村、南宁至武鸣的城市大道,最终,来到了高速公路伊岭岩出入口。
记者一眼就看到,伊岭岩出入口停着一辆黑膜面包车,照例没有开窗,车头正对高速公路出口。
在驶过该车车头的一瞬间,记者看到车上坐着一名男子,正手持对讲机在通话。
记者冒险追踪
绘制成路线图
记者在路边一饭店坐下来,观察了约一个小时,路口的那辆面包车一直没有挪动。记者还注意到,每一队(三到七辆)面包车在经过该车时,都刻意放慢速度,紧接着又加速离去。
这段时间内,还有一辆超大型冷链车从此驶出,在车内男子的引导下驶往腾翔村方向。
随后,记者又回到城市大道路口,发现在加油站旁边的辅道上,也停着一辆里面坐有人的黑膜面包车。之后在腾翔村邕武太平路口、太平朱董村路口,均有黑膜面包车的身影。在朱董村路口,黑膜面包车两次跟随记者的车驶出村庄,加速超车后将车停在路口,车头对准县城方向。
记者看到,驾车男子均手持对讲机,都不开车窗。
据粗略估算,负责望风的车辆有六七辆,人员约20余名。而每天驾车运送、装卸的人员约有200名。他们之间均使用对讲机联系,各司其职,动作迅速。而冷链车来自全国各地,距广西最近的一辆来自湖南,其余的均挂北方省份车牌。
装好货物后,这些冷链车去哪儿了?
村民说,多数是夜间开走的。经过两天的打听和追踪,记者发现,冷链车都没走伊岭岩出入口上高速,而是从邕武路驶向武鸣城区,再由绕城公路上高速。
至此,不明冻品的进出路线图终于清晰地浮现出来。
“今天凌晨还在装车,昨日至少装满了12辆集装箱冷链车。”2月2日上午,当地村民向记者通报了“最新消息”,“今天不在外面装了,面包车都开到你们之前进入的那个仓库里来装卸,他们租用了这个仓库,现在忙得不可开交”。
据村民统计,当日运送冻品的面包车在100辆以上。“20辆面包车的货物大概能装满一辆集装箱车。”知情村民说。
“今天(2月2日)他(望风人员)还跟我们说,现在是冬天,冻品不容易融化,正是‘做生意\’的最佳时机”。
对于这些人的行径,村民表示“很愤慨”,但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们有人报过警,可人家望风的人多,消息灵通得很,根本没有用”。
新闻推荐
他无偿为别人代理诉讼,帮助不少人讨回了权益六旬老人自学法律成“民间状师”
梁艺达的职业介绍所常有人慕名而来,请求法律援助。今报记者李杨 摄今报记者李杨 通讯员庞广蛟岑溪62岁退伍军人梁艺达,以雷锋为标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