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农业部、公安部、工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召开2016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保障春耕生产,维护农民权益,为农业稳粮增收保驾护航。
“十二五”期间,各地各部门累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32.5万个,检查企业629.7万个次,市场131.9万个次,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0.5亿元,农资市场不断净化,农资质量状况呈现趋稳向好的态势,为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会议上指出,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工作,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需要,是实现“十三五”农村全面小康目标的需要,也是推进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任务的需要。农资打假工作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狠抓大要案件查处,加快法治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监管手段,全面提升各级农业部门农资打假能力水平,为促进农业现代化营造更有利的农资市场环境。
一要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对近年来暴露问题较多、群众投诉举报较多的热点地区、重点领域,要集中优势力量,开展专项整治。二要切实强化检打联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资质量监督抽检工作。三要严厉查处大案要案。把查办案件作为农资打假的首要任务,坚决查处各类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农民权益。四要全面推进社会共治。加强农安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健全农资打假举报奖励制度,支持行业协会和社会第三方开展农资企业诚信评价活动,实施失信行为跨部门联合惩戒制度。
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分别对各级工商、质监部门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江苏省农委、河南省工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监局、安徽省公安厅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经济处于底部企稳 ——2月份制造业与非制造业PMI双回落 新华社记者 赵文君 王希
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比上月回调0.4和0.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