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制图
今报记者雷倩倩 罗暘 钟小启
近日发布的一份2015年度高层建筑报告显示,全球去年建成106座200米以上高楼,南宁新落成5座高楼,为全球第二多;柳州地王国际财富中心以303米的高度,排在最高建筑第十位(详见本报2月19日16版报道)。
超高层建筑,又一次闯进大众视野。其实,在城市在进化过程中,很多被贴上“城市名片”、“地标”醒目标签的高楼,“生长”过程不尽相同:或刷新城市天际线“一战成名”、或烂尾不知未来所向、或终被盘活“死而复生”……它们的命运构成了城市历史的瞬间。
1
死而复生
十余年烂尾
成老城区“新贵”
在交通最为繁忙的南宁市民族大道七岔路口,可看到一座约218米的高楼矗立路旁。这幢在老南宁记忆里占有一席之地的超高层建筑,在烂尾10年后,重新找回了它的位置。
上世纪90年代,适逢房地产开发热潮,这幢被名为“宝都大厦”的项目开始动工。然而,在刚进行了部分基坑施工后,便于1998年前后停工。据上世纪末在区内经营过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曹先生介绍,当初该地块规划要建“广西第一高楼”,但由于国家政策影响,加上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了国内经济,区内同一时期停工的项目挺多,被拖垮的小房企也不少,宝都大厦也在其中。
直到2003年,南宁市开展烂尾楼的处置工作时,这幢楼的建设才又被提上了日程。据媒体报道,当时相关部门对2002年8月以前连续停工半年以上的建筑物进行清理,清理的63幢建筑物中,除掉单位自建房项目,有55幢楼为房地产项目,“宝都大厦”也在其列。2006年,广西一投资有限公司通过资产拍卖的方式,将该项目揽入囊中,并更名为“丽原·天际”,将规划层数由原来的47层增加到57层。
80后杨先生长期关注南宁高楼建设,对这栋楼印象深刻。2009年这一闲置10年的烂尾楼工程再次复工,2011年11月建筑封顶时,杨先生还特地拍下了照片。在长达10多年的折腾后,这幢高楼终于复活,变成了如今的面貌。
2月26日,售楼小姐在“丽原·天际”1楼推荐楼内户型,每平方米售价在1.2万~1.4万元不等。至今,这栋楼的高度在老城区里,仍无楼盘可与其比肩。正是看重了它的“高楼效应”,2014年,杨明在这里成立了美发工作室,“顾客好找好认,环境也比街边要好得多”。2007年,刚到南宁的杨明在这栋楼对面开了一家美发店,他当时并没想到,有一天会将工作室开进超高层建筑里——那似乎是金融、保险行业白领们的“领地”。而诸如美甲、摄影等服务业的工作室,也纷纷开进了高楼。在杨明看来,各行业在高楼里竞相争艳,见证着一座城市的进步发展。
2
半途夭折
地王遇“限购”
项目无法继续
说到超高层建筑,就不得不提在区内名噪一时的南宁金浦路141-1号地王。2010年3月,该地块以11.76的罕见高容积率上限和不低于300米的建设高度要求,在拍卖之前就引发各方关注。拍卖结果同样令人咋舌,H公司以8650万元/亩的单价拍得,折合楼面地价高达约1.1万/平方米,创下区内土地出让记录。而同时期的南宁精装住宅价格,最高也不过1万元/平方米,出现了“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
2010年8月,H公司公布了该项目的备选设计方案,每个方案都超过88层,看上去项目进展顺利,很快就能问鼎“区内第一高楼”。但到了2011年初,原来在项目现场进行基坑施工的机械和工人突然全部撤走,之后再也没有恢复施工。据业内人士透露,H公司因不能按合同缴交土地出让金,地王的土地使用权被相关部门收回。之所以出现这一的情况,是该地块拍出后不久,房地产市场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地王拍出一个月后的2010年4月,北京率先出台“限购令”。2011年3月,南宁市也加入“限购”行列,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瞬间降温,不少房企的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而H公司在当时“战线”拉得太长,号称“八盘齐发”,一旦资金周转不灵就很难补救。
金浦路141-1号地块在2012年曾出现在土地拍卖公告中,但还未到预定的拍卖会日期就被国土部门撤了下来,此后再未出让过。2015年,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改扩建设计方案对外公布,金浦路141-1号上出现了一栋高楼,属于改扩建三期工程中的一部分。不过该项目的具体设计方案等相关内容,至今仍未公布。
3
路在何方
西南“第一高”
六年仅挖地下室
6年前,一家房开商声称要在防城港市投资95亿元,建设528米高、109层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还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奠基仪式。如今,这个曾被誉为“中国西南建筑第一高楼、北部湾地区核心地标”的项目,仅仅挖了一个近20米深的地下室。项目外约2米高的围墙周边已杂草丛生,围墙上的商业宣传广告经过风吹日晒,颜色褪去不少,摆在工地门口的几辆混泥土搅拌机锈迹斑斑,门口大门紧锁,工地板房里面空无一人。
项目地处防城港市新规划的城市干道金花茶大道与江山大道交汇处,按照当时规划,项目占地面积为1295亩,总设计建筑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划分为12个地块。一个非省会城市建设这么高的楼层,消息传出后令不少人感到惊讶,区内外数十家媒体前来报道。当时,开发商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整个项目将在5年内完成。
据了解,项目开发商是广西中外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具体由该房地产公司控股的广西富乐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全面开发建设。富乐华公司相关负责人周先生告诉记者,该项目楼层仍在建设当中,目前正在挖地下室,已经挖到20多米深。
周先生称,因为房子楼层高,又靠近海边,防震、防台风、消防等多方面均需要进行专家论证,还有几个专家论证方案在规划部门处没有批下来,一些在南宁召开的专家论证会结果也没出来。工地在今年春节前两个月已经停工,目前正在等待有关方案的批复。
记者试图联系防城港市住建委了解该项目的规划和进度,但未得到正面回应。一名负责该项目施工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根据防城港经济发展、人口等实际情况,是不可能建设这么高的楼层的,当时消息出来后,还惊动了上级多家相关单位。两年前,该项目在规划方案中从109层降到73层,高度是200多米。
“在当今房地产市场萧条,经济环境较差的环境下,事实上开发商也不敢轻易投入这么大的资金进去建设这么高的楼房。”该工作人员称,这是项目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高度降低的消息在周先生处也得到证实。他表示,一栋高楼涉及到地基深度、外墙装修、消防、防台风等多方面因素,均须严格谨慎设计、规划,“能建到73层楼,都已经不得了了”。
4
专家看法:
成本高变数大
建超高层建筑需谨慎
摩天高楼蜂拥而至,但现实与梦想的反差,引起了大家对超高建筑的讨论。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彭少华告诉记者,因消防、安全设施等要求与普通建筑不同,超高层建筑的成本会成几何式增长,目前100~300米高的超高层建筑建安成本约为8000元~1万元平方米,超过300米成本超过1.5万元/平方米。且超高层建筑耗能更大,后期的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另外,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在建设过程中,开发商自身情况以及市场、城市都在发生变化。一旦国家政策、市场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将承担较大风险,此前曾出现的“烂尾高楼”便是受到这两方面影响。企业在研判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建超高层建筑。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经济学博士甘宜沅认为,政府引导市场建筑高层建筑,有节约使用土地资源的考量,当然也有建设高层地标性建筑、打造城市核心区的动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政府的政策会影响和干扰资本市场的决策,其中有利也有弊。甘宜沅表示,在建超高层建筑时,地方政府应因势利导,根据经济形势,依法依规调整相关发展超高层建筑的政策,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地产企业判断建设项目的风险,避免加剧建筑行业和市场的波动,尽量减少和控制烂尾楼的出现。
新闻推荐
他无偿为别人代理诉讼,帮助不少人讨回了权益六旬老人自学法律成“民间状师”
梁艺达的职业介绍所常有人慕名而来,请求法律援助。今报记者李杨 摄今报记者李杨 通讯员庞广蛟岑溪62岁退伍军人梁艺达,以雷锋为标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