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
普遍认为,人接受教育的渠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这块主阵地,是播撒正能量的“活水源”,能净化心灵之障,驱散不正之气。如何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个性得到张扬,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收获?是我们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形成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也应该去培养,要有成长的机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教师的敬业精神也往往取决于学校制度建设、领导管理水平和办学理念。好制度能约束人,同时能激励人奋发前行。
恰当的决策会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创建有利于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竞争的机制,让教师感受到职业幸福感,潜心教书育人。不为制度不公平而泄气,不为心情不好而垂头丧气,不为受到打压而一蹶不振。培养教师逐步具备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积极创新、为人师表的基本素质,进而形成积极合作的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意识,各尽其职,团结互助。这样,才能充分展示出一支教师队伍的巨大力量资源,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
二、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形成必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提高教学成绩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实施课改的路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尤为重要。引导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彻底转变。要保证国家课程高水平的落实,重视艺体课程、品德课程、科学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实现课程均衡发展。在师德力量选拔选派上更侧重于综合课任课教师。完善综合课教师评价机制,增加优秀比例,以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来优化学生的培养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成长。在提高学业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广泛的兴趣以及实践能力。
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形成必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当前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健全各功能室,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培养方式,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展示。
总之,我们要重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要进行综合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脚步,顺应历史的潮流,适应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形成。
(作者系安定区西关小学教师)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