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资料图)
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出于偶然,譬如说曾经轰动中国近代史的伟大事件——甲骨的发现,就是一段难能可贵的佳话。史学大家、甲骨学者郭沫若在《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一文中说,最早发现甲骨并把它带到京师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潍县范姓估人”。估人就是古董商。而这名来自潍县的古董商正是范春清。
范春清,字守轩,号雄卿,潍县范家人。范家祖辈隶耕,有祖业田40亩,堪称小康之家。春清与弟弟怀清二人生在长在传统文化厚重的潍县城郊,受金石学家陈介祺影响,虽然生在农家,却爱古董,所以干脆一股脑儿卖了祖业田,以此作本,到潍县城开个古董铺,当起古董商来。
光绪二十四年隆冬,哥俩心血来潮乘了骡车,赶赴河南省安阳县城,再从安阳城徒步去了距县城三里的小屯村外。远远望去,满坡是人。走近一看,村民们正挥锹弄镐,在地上翻刨。上前一问,原来大家在刨“龙骨”,而龙骨有神奇的治病功效。范春清在一块颇大的牛胯骨上,用放大镜发现了一些纹道。凭借平时捣腾古董的经验,直觉告诉他这些纹道大有学问,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罢了。哥俩在小屯没有别的发现,便有一搭没一搭地买了四五十片 “龙骨”,回到安阳,小驻一宿,次日直奔京城而去。
来到京城后,哥俩转了好几家古董店,店主们对于龙骨都不感冒,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卖给了菜市口一家达仁堂国药店,因为老板识货,知道龙骨可以入药。自后哥俩便返回潍县过年。
说来也巧,京城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北京大学校长之职)王懿荣,因染小恙,到达仁堂国药店抓了几服药。他有个习惯,煎药前,必把每个药包解开察看。这回察看,意外发现龙骨中一块稍大上面有些纹道。即拿放大镜细观,凭他直觉判断这是一种文字,一时非常兴奋,病也好了,药也不煎了。赶紧差伙计到药店问明了龙骨的贩运者。于是,山东潍县古董商范春清,陡然也就成了大名鼎鼎、京城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的座上客。
范春清应约赴京,在王懿荣的府上,王懿荣、罗振玉和刘铁云这些闻名全国的大学者纷纷询问范春清从何处得来甲骨奇货,这让他认识到龙骨绝对是值钱的宝贝,于是便伊伊唔唔回答说:“这是从河南汤阴弄来的呀!”常言道,兵不厌诈。范春清指东打西,支吾其词,告别北京,又上小屯。这次他运到北京的甲骨有八百多片。凡大片的牛胯骨,上头文字居多者,二两银子一块,言无二价。王懿荣眼巴巴看着这么多好货,岂有不动心之理?结果就把自己俸银全搭上了。就这样,范春清不但发了大财,还成了京城的名人。 (据《老年生活报》)
新闻推荐
2015年5月18日中午,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蠡县东环路上的一家驴肉店里,老板李强工作时吸入不明气体晕倒,抢救无效于次日身亡。沧州市科技司法鉴定中心相关部门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