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的山上长着许多竹子,村里的男人们擅长竹编,箩筐、簸箕、篮子、凳子、饭桌等,所有的家具都是竹子编织品。于是,哪个男子竹编手艺好,就会成为姑娘们心目中的偶像。
那年,年轻的他怀揣祖传的竹编技艺,云游各地的村屯,以帮人编织竹具换取住宿和伙食。他的目的是想多走一些地方,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手艺,以提高自己的竹编水平。
“想住宿和吃饭可以,别找编织竹具的借口了。”他沿着一片竹林走了一天一夜的山路,来到了小村里。村里人虽然热情好客,但在竹编之乡里,还有人班门弄斧,惹得大家都挺反感。
晚上,从外村帮亲戚做工回来的她,在村头看到躺在树下冷得缩成一团的他。富有同情心的她,把他带回了家,给他吃的住的。
第二天,看到她的父亲在编箩筐,他提出帮破竹子、削竹篾的要求。“你会吗?”老人递过一把锋利的刀,他熟练的动作让老人刮目相看,两只眼睛都看呆了。很快把一堆竹子破成标准的竹篾,老人开始对这个能干的小伙子有了好感,叫他露一手编织箩筐技术。没一会,他就把箩筐编好了,老人高兴地拿着刚编织好的箩筐连连称赞,要求他多住几日,好好交流竹编经验。
站在一旁静静观看的她,心底泛起了阵阵涟漪,觉得这小子的技术不错,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身怀绝技,但不骄傲,不张扬,勤劳憨厚,做事踏实可靠。于是,她慢慢地喜欢上了他。
几天后,她背着他编织的背篓做工,姐妹们都称赞编织手艺精湛,羡慕她有美丽的背篓。她叫他多编织几只背篓,送给村里每一户人家。
一下子,村里人都叫他到家里来编织竹家具,给他工钱。他很快有了一笔钱,可以到更远的地方去云游。但他迟迟不动身,他对她一见钟情,又不敢表露感情。
后来,他留下来,与她结婚了。从此,他不停地编织竹具,她帮着到山上砍竹子,还负责拿竹具到市场去卖。他编织的时候,她在旁边看着,时而递来开水,时而递来汗巾。
他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自己的手艺有了经济效益,而且他找到了一位知己,一位美丽的支持他搞竹编的妻子。
可是,改革开放以后,外来商品大量涌进村里,机器编织的篮子、塑料做成的筛子、木制家具等,做工精致又便宜,村里人再也不编织竹具了,甚至不用竹子制品了。大家都把竹林砍掉,种上杉木、芒果树等经济林。
看出他心里有些失落,她安慰他,支持他继续搞竹编,她负责拿到外面卖。
为了有足够的竹子,她用家里所有的自留地置换,把整片竹林包下来。她每天都去看护竹林,顺便砍一些竹子回来让他编竹具。
为了瞒住竹具卖不出的真相,她提出了要求:卖竹具所得的钱全归她管。每次,她把编好的竹具拿到外面,只是白送给亲戚、熟人,甚至不认识的人。
“山外,有很多人需要竹具,多编一点吧。”每次回来,她总是善意地欺骗他。他的脸上恢复了笑容,干劲十足地搞竹编。
“现在人家看重的是艺术,你编织的是精美的艺术品。”她总是这样鼓励他。
一年又一年,他们都变成了老人。他再也编不动竹具了,她每天陪着他,谈竹编的事。他说得头头是道,神采飞扬,话题没完没了。看到他高兴的样子,她比他更高兴。
新闻推荐
“老公背老婆”趣味活动 5月4日,由当地民间自发组织的右江区泮水乡“三月廿八歌圩节”开幕。右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