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风阁,乾隆三十三年(1768)乡贤公朱武勋营创,是泾县黄田朱氏的藏书授教之所,面积达八亩有奇,名称取自于《庄子.逍遥游》中“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内含有希望子孙后代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拳拳之意。
培风阁创建之始,即收藏有乡贤公朱武勋自己的私人藏书数万卷。为防遗失,朱武勋在每卷的卷首加盖钤印,印上文字为“东园遗泽。”藏书之风延及子孙,至其曾孙朱珔、朱理时,藏书已达三万三千本,分藏在九个柜子里。后来再陆续加上朱氏其他族人所建的松竹轩、来青书屋、肄雅堂、绿竹山房、板桥别墅、岫列轩等处书馆的藏书,黄田朱氏家族藏书兴盛时共计达十万卷。
众多的藏书中,尤以朱珔的小万卷斋最为丰富。朱珔少时就以读曾祖朱武勋的藏书为乐。入京后,因以未能读到宫廷藏书为憾,所以把注意力投向民间,喜欢随时在书肆中购买书籍,每买必多本,其中以得到善本为最大的乐事。由于书籍日益增多达到数万,就以宋朱遵度好读书人称之为朱万卷的典故,命名自己的藏书之所为小万卷斋。道光壬午年(1822)因孝致仕回乡后,朱珔在家乡又专辟书舍,放不下的书籍另存放村内的松竹轩。
书籍增多,为便于检索、防止遗失,朱珔、朱理兄弟对包括其祖上朱武勋所藏在内的所有图书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整理:仿北宋崇文院秘阁的体例,以经、史、子、集为先后分四大类,类下又以十干为序进行目录登记;各类书的内容没有展开叙述,但详细登记了书名、编者、朝代和作者,这也是模仿宋目录学家郑夹际《通志略》和藏书家尤延之的《遂初堂目录》的目录著录格式;经史子集之外,另有内容杂糅无法分类的图书另辟为一门类;目录也被刊印,依需要而时分时合。
培风阁藏书之余,兼及育人。至乾隆年间创建培风阁之后,藏书重教之风盛行,到光绪朝的短短二百年间,朱氏子孙的素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不但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士,还出现了贵州巡抚朱理这样的封疆大吏及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朱珔这样的学术名家。
可贵的是,朱氏这种藏书育人之风一直绵延至民国。民国十年在原培风阁的基址上,黄田人朱侠骨创办培风小学,后增设女子职业专科、初中学校。该学校在其创办十周年时,学校藏书达4890种,西文图书380余种。
新闻推荐
北京时间4月18日消息,北京队外援马布里今天获得了中国绿卡,即外国人永久居住证。那么什么是“中国绿卡”?外国人如何才能获得“中国绿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