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头脑空白、辗转难眠、莫名发怒、发烧腹泻……随着中、高考临近,不少考生“压力山大”—— 考前如何减压 专家为您支招 □本报记者 褚良春 整理

来源:百色早报 2016-05-28 01:39   https://www.yybnet.net/

 

头脑空白、辗转难眠、手脚抖动、莫名发怒、失去信心、发烧腹泻……随着中、高考临近,不少考生因“压力山大”而出现了这样的症状,很多家长也因为期望值过高、攀比心理等原因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孩子。如何正确处理考试带来的压力,成为家长与考生最关注的问题。

【考生须知】

进入倒计时,要确保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中、高考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了,如今大部分学校都会进入学生自由复习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基本上不再讲更多的知识了,主要靠学生自己来学习。作为考生,此时要学会根据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一下复习计划,比如说:用多长时间来巩固所学知识,用多少时间来加强做题的熟练度,对每天要复习的内容,自己心里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表。

上考场之前,是否得到充分的休息会对考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合理安排作息,安排时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保障足够的休息时间,二是调整生物节律,保证大脑兴奋期与考试时间一致。

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头一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会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处于抑制状况,结果复习无效率,考试就发呆。考生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认为考前要彻底休息几天,停止复习,专调心态,这样也会适得其反。因此,考生在考前还是要遵循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

中、高考不仅考的是知识,还在考验我们的身体,为考试做好身体的准备是必须的,保障身体的良好状态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考前要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营养,适度锻炼,远离疾病。“有的学生到了这个阶段,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拿着书本背,这样复习其实效率不高。”专家称,考生的大脑每天被公式、英文字母等充斥,很需要时间休息,哪怕只是每天15~20分钟的体操、慢跑、散步,让眼睛看看远处绿色的植物,身体稍微出出汗。这段“不用脑”的时间可以让脑细胞、大脑皮层得到休整。假如确实没有完整的时间段,也可以把20分钟一分为二,早晨、傍晚各一次,复习起来肯定事半功倍。

合理调整期望值,用积极的心态暗示自己

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考生的考试状态,由于考试的压力会使很多考生出现考试焦虑,有些考生的焦虑产生较早,有些考生到了考场才表现出紧张与不安。在此想对考生们说,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高考,尽量让自己处于放松状态,切忌出现一些负面的心理暗示,一旦情绪波动、烦躁不安时,尽量采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来调节自己。

比如学习烦躁时,可以和自己说:“我现在真高兴,学了一整天,学习了很多东西。”“我这门学科学得不错。”“刚才我学习状态真好,我继续下去吧。”……和家人、老师发生小摩擦时,可以对自己说:“老师和家长真辛苦,全心全意为了我们,我要尊敬他们,要向他们学习。”在考场上,可以和自己说:“很好,我很镇静,我状态真好,别人做那么快,该出错了吧。”

“这里只是举几个例子,类似的暗示每个同学还可以创造出许多。”专家强调,在自我调节时,要有意识地强化“好”、“高兴”、“镇静”、“我比别人做得好、做得快”等等,使自己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言语的想象或行为方面的暗示,都是针对不良情绪而言的。需要的时候就调节,不需要时没有必要调节,切莫对号入座,没有节制地暗示会变成空想。

此外,还需要提醒考生,如果靠自身的力量不能很好的调整心态,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帮助与指导。

【家长须知】

父母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孩子

高考不仅是考学生,对家长来说,同样是一次特殊的经历。有关资料显示,高考前出现深度焦虑症状的家长居然是孩子的两倍。

“一年一度的高考前夕,会有许多家长带孩子来进行心理减压,我们也发现,有些孩子的心理素质还不错,急需心理辅导的却是家长。”专家表示,家长们称自己是“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孩子的每一次哭泣、每一串笑声、每一声叹息都紧牵着他们的心,脑神经成天绷得紧紧的,随时都有可能断裂。随着这种紧张情绪而来的生理反应,就是心慌、易躁、易怒、失眠、食欲不振等。有的父母偷偷在家倒计时,艰难打发每一天的时间,将电视和电脑贴上了封条,谢绝一切来往,连走路和说话的方式都进行了改革,一切围绕着高考转,他们说,这样做既为孩子的未来,也为了自己的早日解放。

专家表示,家长“心病”由多种原因造成,从表面看,有的是孩子自身紧张,家长跟着方寸大乱;有的是家长紧张焦虑干着急,孩子却像局外人似的无所谓。但从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家长的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其一,担心孩子的未来,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其二,攀比心理,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特别希望孩子考个好学校,自己脸上有光。其三,家长对自己不自信,和孩子一样害怕失败,输不起。

从心理学来说,当一种变化出现时,会引起心理混乱。而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人们对环境的反应会更敏感。紧张焦虑是一种会传染的情绪,高考前,父母会无意间把这样的情绪传染给孩子,家长的种种表现如过度关心、过度管理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我从朋友的儿子那里了解到,从小到大,父母的付出他都看在眼里,但母亲请长假亲自为他做后勤的举动,让他背负了更重的包袱。母亲回家后,家里的经济状况和气氛都有了变化,全家人整天围着他转,仿佛他的考试决定着家庭的命运,感到自己亏欠父母的太多,让他无法承受,担心万一考砸了,不知如何面对,因此想找理由逃避。”专家举例说。

还有的家长把自己的紧迫感强加在孩子身上,每天对孩子警钟长鸣,生怕孩子浪费一点点时间,只有看到孩子在学习才会安心,殊不知这样的结果可能会与想要达到的目的背道而驰。学校的紧张氛围已经让学生高度紧张了,如果家长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给他们增加更大的心理负担,一旦这种负担超出他所能承受的限度,学生的情绪就会失控,会感到失望和无助,临场发挥失常就不可避免。“更严重的是,如果家长把孩子前途当己任,一辈子为他操心受累,遮风挡雨,这样的孩子很难真正长大,长不大的孩子如果因为高考的一番折腾而毁了身心,才是最值得担忧的。”专家说。

放下架子和孩子做朋友

专家提醒,家长一定不要过于紧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家长的平常心是孩子最好的稳压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是客观现实,未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不确定的。多元化的社会,广开了就业门路,所以家长要客观分析孩子的现状和高考的形势,合理设计对孩子的期望值,做到心中有数。

“随着高考临近,家长们更应调整好角色位置,放下架子和孩子做朋友,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双手,给孩子温暖、鼓励和力量。有条件的家长最好能做孩子的‘高考助手\’,帮忙搜集信息和资料,帮助孩子梳理思路,有效地记忆,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创造一个舒适的复习环境。”

专家说,家长也应观察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情绪不好,家长应及时帮忙调节。家长最大的财富就是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个时候,应该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告诉孩子怎样面对高考,怎样走过人生的坎坷,让孩子看到信心和力量。

新闻推荐

最高检依法决定 对张昆生立案侦查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31日从最高检获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决定,依法对外交部原党委委员、部长助理兼礼宾司司长张昆生以涉嫌受贿罪...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头脑空白、辗转难眠、莫名发怒、发烧腹泻……随着中、高考临近,不少考生“压力山大”—— 考前如何减压 专家为您支招 □本报记者 褚良春 整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