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的《学子》以全知的视角观照一位清华大学二年级学子艰辛的求学路。清华大学的名气曾给这位来自农村学子以荣耀光环,但光环之下却隐匿着学子因贫穷而倍受折磨的辛酸。小说不仅为学子的辛酸叹出一声惋惜,而且还引领我们对他的辛酸根源进行悲悯探析。
求学与生计是学子自身相互矛盾但又彼此依存的一对关系。学子本应是以学习为主,但他家境非常困难。父亲肺结核病复发,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还要花钱治病;弟弟在县中学读书,每月至少需要几十元;母亲仅靠体力种地支撑整个家庭。因此,学子考入清华后,除了继续努力学习之外,还必须兼顾日常的伙食着落。学子的特长是学习,谋一份家教自然成了解决他生计的唯一策略。
于是,家教这一门古老的职业让学子尝到人生的辛酸。离校较近的家教处早被别的同学占领,学生会举荐学子给市郊一位房地产开发商的女儿当家教。尽管位置较偏,要换乘几趟公车才到,想到有家教的劳酬,他欣然接受。这事照说是件好事,但学子心有余悸。学子当然需要钱,他之前就给个法院副院长的女儿辅导过,还读初三的女孩居然向他表现出大胆而又热烈的爱意,使他不得不单方面中断这一次家教。虽说学子早有心理准备,可事情真的到来还是令他猝不及防。学子在前往开发商别墅的宝马车上受到司机的冷嘲热讽。人家还算是开发商的亲戚,学子按常理称那司机作“师傅”也会遭到唾骂。司机执着于专用汽车与一般的士车比较,他认为连开车人有重大的区别的。这过程当然融入许多的不屑和挖苦。学子忍无可忍地凛然回嘴,司机才一路噤若寒蝉。学子哪知道这仅是他辛酸剧的一出前戏。
财大气粗的房地产开发商,无知又无耻,极尽侮辱学子之能事,拿高报酬当诱饵欺侮学子。从怀疑学子是不是某省理科状元身份到要求修正那《介绍信》再到猜测学子可能会勾引他女儿,还作威吓的预案。他对家教效果的要求相当高,让他数经高考落榜的女儿考取大专学校。面对重奖诱惑,学子诚惶诚恐。其实这房地产开发商是个色厉内荏的人,早就在保安、佣工和自己女儿面前丢尽一个成功商人或父亲的应所有尊严。开发商的老婆娘更是保安们讳莫如深而又心照不宣的对象。她早就到了国外,极少回来,走马灯似的频换男人。至于挥霍的费用,她总是让开发商及时给付,据说是她牢牢抓住这开发商的某个重要的把柄。这三口之家仿佛早已传染似的,连女儿也经常夜不归宿,经常跟随富男出入各高档酒店。她对学子的称呼只是“清华的”三个字,在家教过程中尽可能的不听教诲,逃课。她贪玩又无德,把老厨师对她的关心当利箭回射对方。
作者像一位悲悯的旁观者,他就站在北京郊区的某个制高点,任凭啸风、狂沙和凄雨,借用长焦镜头,时时跟着学子,摄下一帧帧关于学子的黑白相片。学子为了学习和生计,揽下这摊家教。我对这次家教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存疑,退一步说,即使学子真的完成既定的任务,那他在领取相应的报酬时,也必定无奈地忍受着家教的辛酸。
新闻推荐
图2图1图3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