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5月26日电 由于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和动态变化等特点,导致发生时往往突如其来。记者26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了解到,宁夏通过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和防治应急等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实现19年“零伤亡”。
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张天鹏介绍,宁夏共投资2278万元,率先在全国完成了全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680处,其中崩塌586处、滑坡766处、泥石流392处、地面塌陷22处、不稳定斜坡914处,受威胁人口达4.1万人,潜在经济损失约4亿元。
在查清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后,宁夏划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区,为采取防灾措施、开展应急避险明确了防范目标。宁夏国土部门还与气象部门联合构建监测预警,实现了地质灾害监测、气象预警预报的联通联动,提高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准确率、覆盖面和时效性。
为第一时间响应灾情险情,宁夏建立了应急抢险救援联动机制,各市县区也相应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领导小组和应急调查分队。同时加大地灾防治宣传力度,向村民发放避灾明白卡,提高隐患所在地的群众临灾避险的意识。
张天鹏说,宁夏从2010年开始启动了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对地质灾害无法治理的地区实施移民搬迁。截至目前,共搬迁了7个县(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2357名群众,从根本上消除了地灾隐患的威胁。
新闻推荐
5月26日,观众在参观展览。当日,为期一个月的“慰安妇”专题摄影展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幕,展览共展出我国山西、广西、海南等地25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