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安峥 文/图
“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这三年来,我们七里路修好了,水的问题得以解决,我们七里村民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每天一个小变化,几天一个大变化,感恩党和政府,我们应共同努力,为七里发展出力”……在安县塔水镇七里村五组,有这样几面奋进“心语墙”,村民们用自己朴实的话语与不算工整的字迹,在墙上记录了对家乡近年来巨变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小山村华丽转身蜕变生态农业园
5月5日,晴空万里,阳光洒落在塔水七里的漂亮村舍上,房顶的五星红旗光彩鲜艳,池塘边的党徽也显得熠熠生辉。在奋进心语墙上,一条大大的标语“铭记党恩,感恩社会,凝心聚力,携手共建幸福七里”格外醒目,另一侧的墙面上,也写着大大的标语“因为你们的执着和坚守,七里的明天会更好”、“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撑起七里的半边天”……墙上,村民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质朴的感恩之情。
行走在七里村,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如画般的幸福美丽新家园。近年来,七里村作为“幸福七里及猕猴桃走廊”的核心区,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村建设目标,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业产业实现跨越,生态环境有了改观,农民增收渠道大大拓展,群众幸福指数大提升,逐步形成“一三互动、农旅结合”新格局。
记者在七里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发阳家庭农场葡萄园内看到,一望无际的连栋钢架大棚下,村民正三五成群地忙活着。“再等一两个月葡萄就成熟了,今年的行情肯定比去年更好。”老板邓步华粗略估算了一下,今年葡萄产量预计有15万公斤,产值可达200万元。“在家乡就能创业挣钱,还去外面打什么工?”在福建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他,2013年返回家乡,在七里村流转了258亩土地成立发阳家庭农场发展葡萄产业,吸收了本村大量劳动力就业。
“七里示范片特色农业种植,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在这些骄人的数据背后,七里村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大村种水稻,小村种油菜”的小村庄,村里的产业发展一片向好。品尝到返乡创业甜头的邓步华,在心语墙上写道:“在外打工数年,回到家乡,感觉家乡变化真大,我也通过种植葡萄,发展乡村旅游为七里村做出贡献,希望我们七里村更加美好,吸引更多的游客。”
过上新生活不忘感恩党
走进七里村,记者忍不住感慨“幸福七里”并非浪得虚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与关心之下,七里村经过近几年的新农村打造,“七里幸福新村”已初见规模。“近年来,七里的巨变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们希望通过打造这样一面心语墙,来反应老百姓感恩的心声,同时也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再创辉煌。”塔水镇党委副书记王晓芹告诉记者。2015年9月,心语墙建起了,村民们纷纷吐露心声,希望把感恩的话语写进“心语墙”,表达自己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现在购物方便了,大家可以通过农村淘宝在网上买东西,七里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七里发展更加喜人了。”前不久刚在七里村淘站网购了一套跳舞服装的蒋雪梅,在墙上这样留言道。
“感谢相关部门的帮扶,我们出行方便了,到镇上时间也缩短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5组的田贵秀在墙上感慨了如今交通的便利。2014年,水泥路打通了,如今到镇上只有几分钟车程了,这大大便利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
村妇女主任李明蓉告诉记者,随着村上“日间照料中心”、“留守儿童之家”和“留守妇女关爱中心”的陆续建立,解决了村上“一老一小”问题,使得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得到了周到的照顾,也使得妇女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受到大家喜爱。
“心语墙”激励村民感恩奋进
村民用朴实的话语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
新闻推荐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23日表示,今年秋季,全国400多万中小学生将开始使用语文出版社新修订的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新修订的教材重视古诗文学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超30%。“目前,体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