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下午,来自河南确山县的“稻客”樊大印在鹿寨雒容镇的地里收割稻谷。37℃的高温天气下干活,樊建设一脸的汗水,虽然辛苦,但他整天都是笑眯眯的。雒容镇,清晨5时40分,天刚蒙蒙亮,睡在马路边的稻客就起来准备干活了。收割机的“肚子”里可以装550公斤稻谷,满的时候就会发出报警的声音。在路上,樊大印碰到一位相熟的老乡,老乡停车跟他聊了起来。村民老潘在数着刚收割的稻谷,四亩多地,半小时,稻客就为他收了50多袋稻谷。过去,他全家要忙活五天才能收完。四亩六分地,樊建设收到了460块钱。稻客一般是夫妻或父子一起出来。丈夫在地里开收割机的时候,妻子就守候在马路上的车旁。
今报记者周育舟 实习生张力元/文 记者颜篁/图
盛夏是柳州早稻成熟的季节,进入7月以来,市区周边的许多稻田都已一片金黄,引来许多市民到郊外一睹丰收的美景。在乡间的小道上,除了金黄的稻田让人沉醉,还有另外一道别样的风景引人注目:一辆辆外地牌照的大卡车拉着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的道路上穿梭,显得十分忙碌,而这样的景象在平时并不常见。
很多人都在好奇,这些“大家伙”是从哪儿突然冒出来的,来柳州又是做什么呢?
1 职业收稻人 多是外地客
26日中午,在柳州市区往雒容镇高速公路出口的不远处,沿路整齐地停着十多辆蓝色的大卡车,每辆卡车上都装着一台收割机。它们就是近段时间来,经常出现在柳州周边县份、郊区的忙碌车队,因为暑气正盛,车和人都在树阴下做着短暂的休整。
今年50多岁的刘富贵是车队里的一员,老家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老君庙镇,他说车队里所有的人都是他的河南老乡,他们都是水稻职业收割人,“现在在柳州地头上跑的收割机绝大部分都是我们河南人开来的”。
据刘富贵介绍,十多年前就有不少河南人开着卡车载着收割机,到全国各地收稻谷收小麦,而他是在五六年前才开始从事这个行业,现在在老家的镇上有一两千人在从事职业收割人的职业。
“每年到了庄稼成熟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一辆辆卡车和收割机成队地开往全国各地。”刘富贵说现在这个季节,是柳州早稻成熟的时候,于是他们便赶来柳州,帮本地的农民收割稻谷。
柳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管理科的工作人员介绍,柳州也有一些水稻职业收割人,但相对于外地的人数来说要少很多,专业程度也有差距。目前柳州水稻的机械化收割主要还是靠外地的职业收割人来帮忙。
2 镰刀变机器 “稻客”也升级
专门从事水稻、小麦收割工作的人在以前被称作“稻客”或“麦客”。过去,“稻客”收割水稻用的是镰刀;如今,“稻客”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收割。
26日下午4时,来自河南确山县的“稻客”樊建设的手机响了,打来电话的是广西柳州市雒容一名农民,去年樊建设帮他家割过稻谷,今年他又请樊帮家里割水稻。
接到电话后,樊建设立刻出发。4亩多的稻田,联合收割机一下去,半个小时左右就把稻田清空了,而这4亩田要是用人手工镰刀收割的话,5个人大约要花3天才能收完。
“比用手割快得多了,我愿意出钱请他们来。”在一旁烧秸秆的李阿婆说,自己家里也有3亩多的稻田,昨天才请人来帮收割完,要是像以前自己一个人收的话,估计得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收完,“人工去收稻谷,收完以后还要用打谷机分谷子、把不要的叶子踩进地里,现在机器收,一边收就一边把谷子分好了,机器开过去就把剩下的叶子压进地里了,又快又好。”
在柳州,收割一亩稻田一般农民需要支付100元,忙的时候,一名“稻客”一天可以收割五六十亩稻田,一天下来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除了收割工具由传统的镰刀变为现代化的收割机外,“稻客”们的装备也更为齐全,为了去到更远的地方作业,每一台收割机都配了一台运输卡车,再加上农业部门颁发的跨区作业证,“稻客”们可以载着收割机去全国各地收割庄稼,过路过桥、上高速公路都是免费通行。
3 有苦也有甜 一路追丰收
对于“稻客”们来说,平时出门收庄稼一般都是两口子、兄弟俩或者父子一起结伴而行,一年到头大概有7个月是在全国各地到处奔波,哪里有作物成熟,他们就到哪里去,就像候鸟迁徙一样。
平时樊建设都是带着大儿子出来收割庄稼,现在放暑假,正在读初二的二儿子也跟着来了。在二儿子看来,跟父亲一起出门收庄稼是“玩儿”,但樊建设却觉得儿子是出来“受罪”。因为出门在外,拉收割机的卡车就是他们的家,为了节约开支,通常“稻客”们都在车里睡觉或是在车旁铺个毯子打地铺,洗澡洗衣服就在加油站或是服务区解决。
樊建设说这样风餐露宿的生活很辛苦,长时间的日晒,让他们的肤色也比一般人要黑,但在辛苦之外,他也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那就是能准确掌握作物成熟的时间。
“干了这么多年,什么时候哪个地方的哪种作物熟了,我们心里都清楚得很,心里头有一张时间表。”樊建设说四五月份云南的油菜熟了,他们就从河南老家一路南下先到云南收油菜,再到湖北收小麦,五六月份北方的麦子熟了,就又北上到山西、河南收麦子,七八月南方的早稻熟了再南下到广西广东收稻谷。
同是“稻客”的刘富贵说他这几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南去过海南岛,最北到过黑龙江黑河,“庄稼不等人,成熟的季节我们就要连轴转,不敢耽误片刻,去得晚了就没得收了”。
路上的奔波虽然艰辛,但却能换来家人安逸的生活,这一点让刘富贵倍感欣慰。闲下来的时候,他喜欢在路面抽烟看车来车往,他说:“和别人不一样,我们总是追着丰收跑,是很辛苦很累,但知道会有收获在前面等着,就觉得这样的日子很有盼头。”
掐了烟,刘富贵说这几天柳州周边的稻谷就收完了,他们要赶去四川,那里会有新一波的丰收和忙碌在等着他们。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忠洪)12月2日上午,市委办机关召开会议,专题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以认真研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