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翁同龢临《枯树赋》

来源:鑫报 2016-07-13 23:44   https://www.yybnet.net/

唐贞观四年十月八日,35岁的褚遂良为时为权贵的燕国公抄写庾信《枯树赋》,共39行,476字。当时褚遂良只是个起居郎官,尚无书名,不知何故会专为燕国公作书?而且这篇抄写之作,竟使燕国公珍为宝藏,以致流传后世,成为其行书代表作。

从整个唐代书法史来看,褚遂良《枯树赋》与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和欧阳询《卜奠帖》,处于同一水平和地位。

《枯树赋》全为《兰亭》笔意,有魏晋风度,其中的“苦、集、临、风、月、吟、文、蹙”等字,可以与神龙本《兰亭》相比。笔触轻松,灵动多变,多见空中行笔,结构舒朗萧散,笔画瘦硬,结体少见唐人专尚结构的习气,殊为难得,堪称临学经典范本。对于《枯树赋帖》,宋代陈藻跋赞“褚登善书用隶法”,明王世贞称“掩映斐叠,相有好致”,明周天球言“整密秀润”,谓之“风流儒雅”,可能最为形象,字字灵秀,宛若翩翩君子。

翁同龢早年从习欧、楮、柳、赵,书法崇尚瘦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芾,书出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平淡中见精神。一生博采众长,对唐代颜真卿和北魏碑版潜心揣摩,参以己意,并吸收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长,将赵子昂、董其昌的柔和流畅溶入其中,习颜而出已意之法,用笔奇肆率意,结体宽博开张,风格淳厚大气。

清徐珂《清稗类钞》谓:“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一人……晚年造诣实远出覃溪(翁方纲)、南园(钱沣)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光绪戊戌以后,静居禅悦,无意求工,而超逸更甚。”马宗霍《霎岳楼笔谈》赞:“松禅早岁由思白以窥襄阳;中年由南园以窥鲁公;归田以后,纵意所适,不受羁缚,然气息淳厚,堂宇宽博,要以得鲁公者为多。偶作八分,虽未入古,亦能远俗。”

图一:从笔意方面来说,前后自然连贯,较为从容,不存在苟且之笔,笔墨晕化,特别有层次感,笔画粗细对比强烈。看来翁同龢对于《枯树赋》不止一次地临摹过,后来也确实找到了两件临作。三件皆为节临,心态、状态和情态各不相同,这是一个书家应变能力的体现。

图二:颜字的成分更多一些,整体上更加严谨端庄,乃翁同龢惯常风格,名曰临,实为自写胸臆。

图三:多了些米芾的笔法,更加老辣苍茫,不拘绳墨。三件各见风致。

在现实中,很多书家却做不到这一点,在不同情况下临摹同一种碑帖,常常陷于一种“模式”,无疑很容易固化。翁同龢虽言学颜,得其雄放之姿,而舍其笔画厚重之形,融入米芾笔意,虽然纸面有界栏,但是行笔不为所拘。笔力沉郁,气度恢宏,纵横捭阖,别具雍容肃穆之致。翁氏晚年曾说“写大字,始悟万法不离回腕纳怀,此外皆歧途。”以临为创,或者说,已经不是单纯的临摹,只是借助这一段内容,做到意与古会。临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必然行为,但必然要求中有一些偶得,两者决定了临摹的最终效果。

翁同龢(1830-1904),先后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官刑、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翁同龢为清代书法大家,一生以颜真卿为范,融入米芾笔意,凝重中见潇洒之意。

●小贴士

1、建议选用兼毫“七紫三羊”,更能表现笔画劲健的风格特点,加上浓墨,显得精神抖擞。

2、褚遂良和颜真卿虽然看起来风格差异巨大,实际上有内在关联,颜是学褚的,早期学得很像。学书法不但要了解某个书家成熟期风格特征,也要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个书家的前后期发展脉络。

3.书家风格一旦走向成熟,临摹起来就自动寻找自己所想要的,从而在风格上不拘于原帖,貌离神合。但一件碑帖如果反复临,一定要注重临摹出不同的感觉,做到一■有一■之态,而不是简单地抄帖,要努力把个人不同的感觉最大可能地发掘出来。

据《北京晚报》

春分回东白山老家参加新茶开采节,遇到三十多年前我当高中语文教师时的一位学生,现在已经是省农业厅资深茶叶专家了,他的老家也在东白山,于是,如何发展老家的茶叶生产成了我们共同的话题。东白山最高峰太白峰是会稽山脉主峰,葛洪曾在此炼丹,为道教名山,也是历史悠久的春茶产地。我在老家务农时,曾经学过种茶、采茶、炒茶,参加工作后,东白名茶“石笕”风靡一时,直到现在,太白峰数量极其有限的“龙门顶”依然是茶中极品。但是,坦率而言,老家茶叶品质虽优,整体影响力和经济总量却并不太大。

我以一个外行人的视角,向我的早已成为业内权威的学生提出了一个观点:不能停留于春茶,应该开发陈茶。比如微发酵、发酵的白茶、黑茶,经得起存放,甚至存放年份越久,便越有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绿茶则受到时间上的局限太大,上市时一阵风,到了第二年新茶上市,头一年尚未喝完的绿茶便成了“明日黄花”,身价骤跌,不要说自己喝不了,连拿出去送人都觉得不好意思。这些年炒得厉害的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越陈越有价值,拿到手,先要看一看是哪一年生产的,有多少年份。年份久,往往意味着营养成分、保健价值越高,越珍贵。《书法报》三十周年纪念活动有一份纪念品是白茶,收到时喜出望外。同样是茶,绿茶因为时间而贬值,白茶、黑茶、普洱等因为时间而增值。我的那位学生也同意我的观点,并且从专业的角度谈了可行性。

我的“陈茶”观,其实并不单纯源于对茶的认识,而是对人生、对书法家生存状态的感悟。我发现有的书法家像绿茶,“上市”时颇“抢手”,但没有几年,风头一过,便时过境迁了,“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似乎大不如从前;有的书法家则如同陈年白茶、黑茶、普洱,“保存”愈久,味道愈好。

我愿意自己成为经得起时间磨炼和考验的“陈茶”,也愿让更多的书家成为“陈茶”。当然,要做上好的“陈茶”,并非单单时间久就好,而是要求茶叶出产地好,天然品质好,制作工艺得当,保存科学。做一位“陈年书法家”也同样,首先要求书法家具有很深厚的学养,扎实的书法功底,与此同时,要有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打算,不图一时之快,不求一时之利,不计较眼前的是非得失,一句话,眼界要大,气局要大。最后不得不画蛇添足说明一句:以“春茶”、“白茶”喻书法家,纯属借喻而已,你懂的。据和讯网

愿让书家变“陈茶” 

《枯树赋》是北周诗人庾信暮年所作,反映出对当时社会动乱的心有余悸,感伤遭遇。最后一句是千古名言:“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褚遂良为初唐楷书四大家之一,承前启后,学欧虞而能自化,影响了其后的李邕和颜真卿。褚遂良在唐楷中融合了隶书的古意和“二王”行书笔意,端庄凝重中见灵动飘逸,欧虞以来的严谨面目为之一变。

褚遂良《枯树赋》拓本(选页)

翁同龢临褚遂良《枯树赋》

翁同龢临褚遂良《枯树赋》

翁同龢临褚遂良《枯树赋》

新闻推荐

七乐彩081期开出头奖1注

中彩网消息   7月13日晚,中国福利彩票七乐彩游戏第2016081期开奖,这是今年七乐彩一亿元派奖活动启动后第十七期开奖;当期开奖基本号码为04、11、14、18、21、22、29,特别号码为20...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翁同龢临《枯树赋》)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