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于虹 实习记者 董宁宁)为了让村里的年轻人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眉县首善街道第五村65岁的雷绪劳老人,用5年时间为家乡编纂出版了一部《第五村志》,详尽记述了从西周到2015年,第五村3000多年的历史变迁。
第五村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川道西南部,从西周开始建村至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然而,这个有着3000多年建村史的第五村却没有村志。2011年,从宝鸡农科所准备退休的高级农艺师雷绪劳开始自发编写村志。他说:“生我养我不仅仅是我的父母,还有家乡。如今,我已步入暮年,想写一本村志回报家乡。有了村志,可以详知本姓的形成和源流,及时收集与挽救本族历史资料而永久保存珍贵的文化遗产。”
雷绪劳开始四处征集和村庄有关的各种资料。为了让村志图文并茂更具特色,他还学会了照相,笔、本、相机成了他写村志的三大“法宝”。雷绪劳白天走村穿巷,翻山越岭进行考证和实地拍摄;到了晚上,耐心走访村中老前辈,追寻村中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和古村落遗址的演变历程……为了调查本村张、焦、雷三大主姓氏起源,他甚至自费去了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进行考察。经过5年的艰苦调研编写,一部60万字的《第五村志》终于面世。
“如今的眉县剧团就是明代第五村的剧团发展而来的,村里的庙会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清代时村里出了一名名气非常大的医生……”雷绪劳说,这些历史都是他从史料堆里和老人的记忆里“挖”出来的。许多在村中一直延续的民俗、节日、游戏以及传统集会活动等,都被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永久存留。村志客观记录了第五村各个年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状况,成为村民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精神财富。
新闻推荐
张培中陕西佳县人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西藏的高度尽人皆知。即便不了解海拔,也该懂得缺氧,更该知道高原反应。没有去过西藏的人会充满遐想,充满期待;去过的人也会有再一次的遐想和期待。因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