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面对6·19短时间降雨量达231mm,全县最大、历史罕见的严重雨情,面对6月30日至7月5日持续强降雨带来的灾情,村党总支率领党员干部精诚团结,不畏危险,勇敢与洪水抗争,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这是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面对桥梁被毁、道路受损、村级道路中断、河堤河堰被冲毁、农作物受灾面积大、人饮工程几度全部中断、山体滑坡等灾情一一出现,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需要就战斗在哪里,在人民群众心中竖起一个个高大的形象。
这,就是北中镇玉岭村党总支。在这次抗洪救灾中,该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村干群抗洪魔、保家园,让党旗在玉岭村头高高飘扬。
大灾来时挺起坚强的脊梁
6月19日凌晨,暴雨倾盆而下,雨雾笼罩在玉岭村的上空,河流库堰塘的水位全线上升,山洪滚滚而下,让人心惊胆战。越是这种情形,村两委一班人越是睡不着。村党总支书记张礼国早就被雨声弄醒了,焦急地望着屋外。天刚蒙蒙亮,他便坐不住了,连忙打电话通知村两委成员及组长、党员,赶紧出去巡查,看是否发生了险情。部署妥当,张礼国冲进了暴雨里。
张河组78岁的张礼方和70岁的老伴住在张家河附近。当天早晨6点左右,村民发现快速上涨的河水漫进了张礼方家,可他家的大门还是关着的,里面的人不知是什么情况。村民连忙向村里报告了相关情况。村里马上派住在离他家不远的包组干部、党员张义桂到现场救援。张义桂及时赶到,发现进水有1米多深了,张礼方被侄儿从睡梦中叫醒后还在家里,不知道怎么出屋。他家的房屋是土坯房,进水这么深,情况十分危急。张义桂和组干、群众一起,将张礼方和老伴先赶紧搀扶出屋,又抢着搬出了被条等一些生活必需品。随后,将他们妥善安置在本亲房的一户闲置房里居住,确保了他们的安全。
X056县道是该村的一条交通要道,连接湖北省英山县和本镇的莲花村,车辆人员来往较多。当天,X056县道13公里处发生山体滑坡,泥土崩塌阻挡了道路,该道路交通中断,给来往车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张礼国发现情况后,及时调用挖机、农用车,现场指挥清除路障。仅用1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将道路疏通,恢复了交通。
这场暴雨,致使该村电力、通信、交通、道路、农房、农作物、人饮工程等全面遭受重创。为了让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村两委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迅速召开全村党员大会、村民组长会,通报全村灾情,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对各家的房前屋后排水沟进行清理,对受损农作物进行抢救、补栽补种,关心身边的困难户,并要求每个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配合村两委做好生产自救工作。
但大地刚刚平复的伤痕,再次遭到强降雨的袭击。6月30日至7月5日,强降雨又一次肆虐,让该村防汛抢险的弦再次绷紧。村党总支带领全村干群,又投入了新一轮战斗中。
群众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该村地处大山深处,山场面积大,山洪暴发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对住在山边的农房造成极大威胁。同时,村里还有30%的老旧土坯房,受雨能力差,也容易倒塌。这些,都可能危及到群众的生命。为此,该村把及时转移危险地带群众并妥善安置好群众摆在了首位。这段时间,村两委及驻村扶贫工作队分成三组,第一时间深入到户,逐组对可能有危险的100多户逐一进行排查,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及时妥善转移安置群众25户51人。
江屋组村民查之胜患有精神病,一个人住在海拔600米的山坡上,房屋是建于40年代的老旧瓦房,屋后就是高坡。一遇大雨,发生山坡崩塌的可能性极大,必须转移。之前,村里就几次上门做思想工作,他都不愿意搬出。7月1日,雨势不减,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下派干部吴浩和另两名党员一起又一次步行来到他家,好说歹说,最后终于劝动他转移。他们驮起被条,带上一些生活必需品,将他接到了村里设置在中麦老村部的安置点,安排好吃住。
罗畈组村民占伟华的妻子已经去世了,自己一直在外打工,将仅8、9岁的儿子留在家里请了一个亲戚照顾。他家的房屋一半是土砖,一半是青砖,墙面斑驳。在大雨中,靠土砖这边的一扇窗户以下全部被雨淋湿了,砖块长时间被雨水浸泡,房屋有倒塌的危险。可他的孩子和亲戚却不以为然,认为没多大关系。村里党员干部巡查到他家,发现了这个情况,马上通知他们转移。
到场的党员干部也随即拨通了远在他乡的占伟华的电话,殊不知,占伟华根本不知道家乡持续大暴雨出现了险情,家里的房屋有危险。经过一番沟通,在党员干部的建议下,占伟华同意儿子跟着亲戚转移出去,暂时住到亲戚家。占伟华在电话里连声感谢,说村里考虑得真周到,让他在外面也放了心。
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该村的党员干部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冲锋在前,持续作战,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扬。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危难时刻显身手。”该村有党员91名。在这次灾害面前,除了外出打工的和年老体弱的党员,其他党员纷纷挺身而出,不怕困难,不怕劳累,没有怨言,没有退缩,一次次让群众感受到有了依靠,也让党员的形象在群众心中高大起来。
村两委的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起早贪黑,始终坚持战斗在一线,跑山头,进农户,踏灾情,转移群众,生产自救……没有哪一件事不是身体力行,没有哪一次不是冲在最前头,做大家的表率。普通党员也毫不含糊,用实际行动传递出一股股正能量。
63岁的党员张承林是村里的老书记,在这一带很有威望。看到灾情重、损失大,他特别着急,在家里一刻也闲不住。坐落在双河组的人饮工程在6?19暴雨中被毁坏了,影响了中形组、双河组、大成组和牌楼组等4个组180户700余人的饮水。6月21日,村里组织年轻力壮的党员突击队抢修该工程,张承林主动报名,和大家一起寻找水源,开挖安装管道,用1天时间就恢复了供水,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降雨期间,即使是下大雨,张承林也会都河流、田坝边四处去巡查,清理淤积。一有时间,他还尽力安抚群众的焦急情绪,让他们相信党和政府,会和大家一起渡过难关的。他说:“我做的,只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张承汉是一名90后的预备党员,也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他在家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年出栏生猪达1500多头。汛期,他家养猪场1公里的道路被冲毁,猪舍外面的坝塌方十几米。但看到村里其它地方的情况更严重,他丢下自己家里请来清理塌方的挖机师傅,主动参加了村里的人饮工程抢修等工作。他说:“越是灾害面前,越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群众有困难,应该站出来,群众的利益是首位的。”
党员张正坤是粮站的下岗职工,家里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他主动承担下组里五保老人和低保老人的房屋巡查值守工作;党员张承锋是一名退伍军人,灾情发生后,他自己带头捐款2000元,还积极联系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为20多户贫困户、受灾户送去了慰问金及生活必须用品;退休教师张在儒每天都在组里巡查危房、清理边沟;女党员詹赛平除一起帮助转移群众、安抚群众外,还主动承担下村里的后勤服务,解了村两委一班人的后顾之忧……
面对险情灾情,玉岭村的党员干部始终拧成一股绳,坚守岗位,不惧风雨,无畏艰险,把群众的利益高举在上,忠诚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本色。(本报记者叶玲玲)
新闻推荐
连日来,水口镇水东村的一处荷塘边,一筐筐饱满嫩白的莲藕被抬到路边,来自扬州的客商边磅秤、边装车,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我们这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半沙半泥的土质特别适合种植莲藕,种出的莲藕口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