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挑的身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高耸的发髻牢牢地盘在脑后,披上法袍,“蹬,蹬,蹬”地快步走上法庭,法槌一敲,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初次目睹她“登场”,笔者就被其干练的作风,饱满的精神所折服。法庭上,她是公正、严肃的裁判者,但走下法庭,私下里,她又是一个开朗爱笑,“少女心”十足的“萌妹子”。她,就是萧县人民法院民二庭助理审判员,“85”后新生代法官王新萌。
2013年,从青海民族大学法律硕士毕业后,王新萌拒绝了诸多高薪岗位抛来的橄榄枝,毅然决定回到家乡,践行当初的理想。“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初到法院,王新萌主要负责审判管理系统的各种操作流程。2014年,全国裁判文书公开系统初步建立,为达到最高法院及省高院对裁判文书上网的要求,尽快地使裁判文书管理跟上信息化的节奏,王新萌发挥自己电脑操作熟练,信息了解迅速的优势,及时将本月结案明细进行列表总结,并按照庭室、承办人进行分类,将可能需要上网的文书详细列表并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每个承办人,承办人核实将可上传的文书上网,确保上网的及时性、准确性。看似是轻点鼠标的“轻松活”,但干起来却丝毫马虎不得。法院每月平均有千件以上的案件需要完成上网文书,面对这种情况,王新萌对自己提出了严格要求,“确保上网文书的准确性是第一位的,虽然案件不由自己承办,但判决书内容还是需要反复检查,以免有遗漏的地方。”每一次在进行裁判文书网络公开前,她都要进行再三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瑕疵文书的上网率。
在审管办高强度、大信息量的工作经历促进王新萌不断成长,为开展审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3月上旬,王新萌被调到民二庭担任助理审判员,真正开始“审判”生涯。“接触了一线案件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紧张、兴奋、期待多种心情并存。”王新萌回忆自己初登审判台的情景,内心仍翻腾不已,“第一次登上审判台,坐在国徽下,最大的感受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压力也更大了。”王新萌说,坐在审判台前,敲响法槌的那一刻,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会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是在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但作为年轻法官,她也曾受到过当事人的质疑,但在她看来,这是任何一个法官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她相信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能够更好地为当事人化解纠纷。
“公平公正地审案,踏踏实实地做人 ”是王新萌的目标,她认真对待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机遇与挑战,立志做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好法官。作为民二庭的“新人”,在还没来得及适应环境的情况下便承接了调离法官留下的10余件疑难案件,这对于一个“审案新手”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这时,王新萌学历高,专业素质强的优势便发挥了作用。为了更好地审理案件,她利用休息时间阅览和借鉴民二庭已结案件的法律文书,并请教老法官对案件的审判意见,学习前辈们丰富的理论和宝贵的审判经验。不到一个月时间,她便完成了包括这10余件疑难案件在内的23件案件的收案工作,让同事刮目相看、交口称赞。截止到今年6月,王新萌已收案62件,结案40件,结案率高达64%,其中,有22件调解,9件撤诉,调撤率77.5%。
“崇法,求实,清正,担当”,王新萌心中始终记得萧县法院的院训。“我只是一名为自己理想不断努力的普通80后,并且始终相信年轻的一代也能顶起一片天空。”这就是她的自白。
文/本报记者 付雪芹 图/周里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实地观摩县域经济发展特色,面对面分析县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专家报告会前瞻性支招县域经济发展方向。7月29日至31日,专家媒体调研萧县研讨活动在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