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结果陆续揭晓了,考上大学,与同学们散伙饭一起兴起的还有谢师宴。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用一席谢师宴表达对老师的感谢,这种方式由来已久也在情理之中。但动辄一桌成千上万的价格吃顿饭,让谢师宴陷入争议当中,浪费攀比之风让不少人对此持否定态度。日前,辽宁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禁止教师参加谢师宴、升学宴的通知;甘肃省严禁党员干部违规操办谢师宴,对违纪的典型问题,将“点名道姓”公开曝光;而重庆市纪委也重申纪律要求,严禁党员干部违规操办谢师宴,并公布了举报电话。
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办不办谢师宴,似乎真的成了一个问题。那么,对老师的感恩究竟该如何表达呢?大家都来谈谈吧。
刹住不正之风,得民心合民意 □陈学文(右江区)
近年来,浪费攀比的一桌“谢师宴”,价钱就要人民币数千上万。“谢师宴”成为了普通学生家庭的心病,不堪承受的负担,也让广大教师陷入参不参与的两难境地。“谢师宴”已成为社会上不正之风、人们厌烦的“谢师厌”。辽宁、甘肃、重庆等省市出台关于“谢师宴”的有关严令,在不同程度刹住社会上“谢师宴”的不正之风,这举措十分好,得民心合民意,意义深远。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办“谢师宴”也不是老师的初衷。如果学生、家长要感恩老师,不一定要花大钱办“谢师宴”,用酒肉去感恩,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到老师家去谈谈心,谢谢老师,说说自己将来的打算,这也是一种感恩;还可以写一封感恩信,送一束鲜花、书法绘画手工作品,或发一条感恩短信等表心意。这既高雅又不陷于吃喝的庸俗境地。其实,学生能自立、在学业上继续努力深造,将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不忘老师,才是最好的谢师感恩,也是老师最高兴、最为自豪的。
不拘一格谢师恩 □冯学望(靖西)
笔者从教三十有余,送走的毕业生已数不胜数。学生学业有成,考上理想的学校,的确皆大欢喜。为此,我也接受过学生家长的宴请。其实,不论宴请与否,给老师送什么礼物,只要足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心就行了,多数老师更喜欢也更记得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方式。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毕业后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真情,这是人之常情,但不必局限于摆“谢师宴”。许多学生以富有创意的方法向老师表达其真挚的祝愿。一小盆鲜花、一包润喉片、一张贺卡就足以表达感恩之情。节日里一个电话、一条短信都是孩子们乐意选择的礼物,学生送这样的礼物,目的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思念与祝福,达到了,就是好礼物。老师接收到学生的感恩,心领神会了,成就感、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老师也不会去掂量这礼物的“轻重”的。师生情谊建立在纯洁的思想沟通上,是对自己老师的最好尊重,也是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最纯真最深刻的理解。
每个人成长的背后都凝结着老师的心血。不要过多考虑该不该宴请,送什么礼物,叫一声老师,道一声祝福,这样的礼物就能安慰老师疲惫的心,就能表达你对老师的尊敬了。
谢师宴不如拜访与问候 □张 敢(平果)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是老师们最大的愿望。“谢师宴”,特别是动辄一桌成千上万的宴席,违背了老师的意愿,哪能让老师吃得安心、吃得开心?这让老师们情何以堪,老师内心里必然存在着抗拒心理,与学生和家长的初心相悖,让师生双方都尴尬,何必呢。学生考上大学,对老师感恩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可金钱物质化,否则,就亵渎了教育的本质。对老师的感恩,表达的方式很多,比如在教师节买一束鲜花去看望老师,真诚表达教诲之恩,或平时打个电话问候,表达不忘恩师,这些都会让老师在精神上感到慰籍,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培养更多的人才,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让这美好的传统成为一种良性循环,何乐而不为呢。
不把“吃请”与“尊师”画等号 □凌其友(平果)
“谢师宴”是尊师重教的体现,是家长为了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栽培的感恩之情。但随着商家的热炒及社会的跟风追捧,谢师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背离了感恩的初衷,变成一些学生家长讲面子、比排场,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甚至斗富摆阔的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掺杂功利因素。与其大宴宾客,家长们不如和学生们进行一些精神交流,真正让他们理解老师的培育之恩,不把“吃请”与“尊师”画等号,明白学业有成才是对老师们最好的报答。“谢师宴”是学生和家长发自内心的表达感恩之情的一种方式,但不一定非得通过“谢师宴”来表达对老师们的感谢。向老师赠送一些小礼物、小卡片,或是家长把老师请到家里来,吃个家常便饭,通过这些举动也可以向老师们表达谢意。其实,无论是哪种答谢形式,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谢师”就是一种温情、朴素的感恩。对于老师来说,都希望学生将来能够有所作为,他们更乐意收到学生们“细水长流”的感谢,毕业后不忘回校看看、逢年过节寄张贺卡、发几条祝福短信、打几个电话……用这些简单淳朴的方式表达师生之间的情谊,往往比那些世俗化的“推杯换盏、礼尚往来”更有意义、更让人感动。
老师只希望学生心存感恩 □黄国顺(田阳)
其实,办不办“谢师宴",学生及其家长没必要为此感到太多的纠结和不安,因为学生还不会自己挣钱,是纯粹的消费者,所用的每一分钱都是其父母含辛茹苦攒积下来的。毕业季学生相互攀比排场大搞“谢师宴”,争着邀请老师赴宴,既让老师感到于心不忍,又让老师觉得十分难为情,所以老师们很不希望学生用相互攀比的方式来向自己表达感恩的心意。大多的老师只希望学生们用短信、用电话的方式来向老师表达感恩与谢意,并希望学生们今后多记住老师,经常给老师来信息来电话,在汇报新阶段各自学习生活状况的同时,向老师问候,把老师牵挂,这种从心底里真正热爱老师、尊重老师、感恩老师的真情流露比请吃、送礼都来得更珍贵、实在,这些才是老师最想得到的学生感恩表达方式。
谢师不必设宴 □黄光汉(田东)
依我看来,“谢师宴”大约有如下弊病:一是使师生关系庸俗化。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人们眼里一向是纯洁而神圣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师生之间的情份,不是一两顿饭就能够表达的,“谢师宴”这种感恩形式,表面上看无比敬重,实际上是贬低了师生情谊,让师生关系沾染上了酒肉之气,这岂不庸俗?二是助长了吃喝之风。当下社会吃喝之风盛行,老百姓对之痛恨不已,“谢师宴”无疑会对吃喝之风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让为人师表者陷入应接不暇的肉山酒海之中,身心与形象俱损。三是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谢师宴”一旦摆起来,就容易相互攀比,你摆我也摆,你小摆我大摆。有些家境贫寒的学生连上大学的学费还没着落,却要先摆酒席谢师,“谢师宴”其实成了“谢师厌”,不小的一笔经济支出让他们苦不堪言。
其实,谢师不必设宴,感谢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另外一些方式,如送一束鲜花,留一张卡片,或者跟老师谈谈心,顺便总结一下过去,计划一下未来,并听取老师的指教。更重要的是,毕业后常跟老师保持联系,逢年过节寄张贺卡,假期抽点时间来探望老师,这些都能很好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很多教师也会为此而感到自豪和满足。而即使毕业之时和毕业之后什么都不向老师表示,只要有一颗感念老师的心,只要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好成绩,也就是给老师的最好礼物。
下期话题
驾校教练员不需再考从业资格证 从业资格与教学水平哪个更重要?
如果驾校教练员没有考取从业资格证就教学,你会担心他的专业水准吗?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其中第113项提出取消《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证决定》。这意味着,想当机动车教练员,将不用再考取教练员的从业资格证。
消息一出,网上顿时议论纷纷,有网友认为,如果不再考从业资格证就能做教练,这样的教练会不会在教学理论、实践水平上不过关?也有网友表示,自己不太看重教练员的从业资格证,而更在意教练员的教学水平,能让学员学到过硬的驾驶技术的教练员才是学员最需要的。
亲爱的读者朋友,对此,您又是怎么看的?请谈谈。
新闻推荐
不作为和“走读”均属不合格 数千干部被召回 ——多地实施干部召回制度追踪
(资料图) 近日,云南省针对部分驻村扶贫干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只转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