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汉
上了年纪的西镇人都知道,当年西镇有个著名的破烂市,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
当时,贵州路和太平路一样,是一条濒临海滩的马路。贵州路在成武路西南头这一带,跨过南侧一两米宽的人行道,就是海滩。这段海滩比较宽,也比较高,即使涨潮时,海水也不会浸上来。
破烂市就在这里的海滩上。从过了人行道开始,向海水边方向,大约有四五十米。沿着海岸方向,大约有百把米。在这宽四五十米,长百把米的市场范围内,平行于海岸方向,地摊面向大海,一排排摆开。一排和一排之间,有两米左右的通道。在垂直于海岸的方向,也有若干通道,可以一直通到贵州路。
地摊范围再朝西,朝团岛方向,还有大片海滩是空着的。灿烂的阳光照着那里,空旷而安静,和这边市场的熙攘,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破烂市,实际上,是为衣食所迫的人们,替那些购买力低微的人们所准备的市场。
那些地摊上,摆放的都是旧货。而这些旧货,大部分是自己家用的。衣帽鞋袜,瓶瓶罐罐,碗碟盆盏,甚至桌椅板凳,都是旧货,鲜有新品。
大部分卖主,是从自己家里的日用品中,想方设法,腾挪出可以腾挪的可怜的一部分,到破烂市,找个合适的空地,摊开一张包袱皮,摆上自家用过的那点物品,争取换得一点小钱,或为急用。
买主,到破烂市,花一点小钱,添置家里需用的物件。也有摆地摊的,是小本经营的生意人。我曾见过卖旧鞋的,十双八双摆售,显然不是自己家里的。他们收购破旧胶鞋,主要是万里鞋、解放鞋,回家洗刷干净晒干后,缝补鞋帮,胶补鞋底。拿到破烂市卖给出苦力的人。
我还曾见过卖废旧线缕的。他们收购破旧袜子,拆成一团一团的线缕。摊主就一边守着摊子,一边拆破袜子。拆成蓬松的线缕,一团一团,一堆一堆,摆在摊上,自有买主。
当年,我不明白买去何用。后来猜想,是不是用于擦车,擦机器。
烈日当头的日子,破烂市上摆地摊的,或许戴一顶草编的宽檐帽,或许蒙一条脏兮兮的毛巾。偶尔有一顶黄色的油布伞,或棕色的油纸伞在那里撑着。中饭时分,有小贩叫卖,或饼子,或馒头,或锅饼,或炉包,甚至还有炸鱼,偏口鱼。小贩臂弯上挎一只柳条编的篮子,篮子里的食物上盖一条小棉被以保温。包食品的,是旧报纸或旧书本纸叠成的三角包。
小贩沿着纵横的走道,循环往复。买他饭食的人不多。
也有卖茶水的。臂弯上挎的篮子里,放一把大茶壶,白瓷的茶壶绘着彩图,两根铜条弯成半圆形,挂在瓷壶上,当做提梁。篮子里还有几只粗瓷茶碗。饮者喝剩的茶水,就那么向沙滩一倒了之。
我曾几次去过破烂市,瞎逛。当年我住在寿张路。从破烂市回程走郓城南路,一路上坡,经过郓城北路,从费县路拐下来。
记忆中,郓城南路在贵州路那头路口东边,有个里院,门洞旁边还有块砌在墙上的黑板报,那里总很冷清,很少遇见有人进出。郓城北路在挪庄这头路东边,也有个里院,那里总有人,或站或蹲在马路沿上,或聊天,或闲望。
新闻推荐
崂山劈石口古道。[探访崂山古道]作者简介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对崂山东麓解家河周边形势及自然资源也算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高书记邀请大家去他的居室品茶,“客随主便、却之不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