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在欧洲街头,绝大多数街头餐厅占地面积都很小,哪怕好口碑的餐馆生意火爆到要提前两周订座,十几年来也不扩容,面积大的百来平方米,面积小的只有30平方米。这么狭小的空间想放下更多的座椅,只能拼命缩小餐桌的面积。茶几大的饭桌就出现了。好在不少欧洲人吃饭爱吃三道菜,而且都是一道吃完了才撤盘子,再上另一道,迷你餐桌也勉强够用。
这么局促的餐位,带来的好处是,让约饭的双方贴得那么近,面对面,就能在闪烁的烛光下看清对方眉间的皱纹,鬓边新冒出的雪白发茬,脸颊上的一粒痣,看得清对方眼神里的真挚与躲闪。这也就酝酿了双方直来直去的表达,省去好些言不由衷。
这么小的餐桌,另一个功效就是让单身族变得理直气壮。中国餐馆里有能坐十几人的大圆桌以及能坐四五个人的火车座,一个人霸占大桌子吃饭有多么凄凉,这种凄凉足以消灭成年女性过自在单身生活的决心——如果你想外出就餐时不想引来侧目与同情,结婚并融入一个大家庭看上去反而更省力。
如今这种迷你餐桌也引入了中国好些大城市,天津、上海由老房子改造的餐厅尤其如此。
我的一位闺蜜去看望上海的外婆,就被领到石库门房子改造的小餐厅里吃法国餐。那是闺蜜4个月来第一次有空去看外婆,她很忙,本以为可以把吃饭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内,谁想却不知不觉聊了两个半小时。那天,新烫了头发的86岁的外婆,跟她说起整个家族从宁波来到上海打拼的历史,说起她自己在中西女中度过的10年时光……俱往矣,那些绚烂的回忆,为外婆清瘦的双颊镀上了一层迷人的霞光。
那是闺蜜第一次听到她的家族史,听外婆说那一辈的闺秀如何长成。她为自己的无知与浅薄暗暗羞愧。她忘了为菜肴拍照,忘了刷朋友圈,忘了对别人新冒出来的状态点赞。
外婆最后问她:“你晓得我为啥要领你到这么小的餐馆来吃饭?”没等她回答,外婆得意地敲了敲桌子:“就因为桌子老小(上海话‘太小\’之意),我们两个离得这样近,近得你都不好意思刷微信。要小辈专心听你讲话就得来这里,我已经屡试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