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兰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小朋友即将面临小学语文教育一项改革,这项改革动作虽小,却含义深远。据记者了解,今秋开学人教版语文教材有个变化:一年级语文从先学拼音再认字变为先认字再学拼音,广东等地将率先实践此项改革。新版一年级教材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
一年级学生刚从“我不要去幼儿园”的大哭中“升级”,先学拼音会让他们不想上学,也会导致家长焦虑。而先认字再学拼音,则会让孩子们学起来相对轻松有趣,因为很多孩子本来已经认一些字了,而且一年级生字一般都可以具体对应到生活中的事物。学习一些字之后再学拼音,他们就容易认识到拼音的工具作用,通过拼音能念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来,对拼音的兴趣也更浓厚一些。
这项改革更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是一项细致踏实的改革。教育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但实际做起来,一项改革是不是做到了遵循教育规律,值得深思的地方还有很多。语文教材改革是经常性的,但是以往人们的视线往往集中在课文的变化上,并热烈探讨各种课文的意义以及语文应该承载哪些教育功能。但大多数的讨论是让功利化、负担、公平、均衡、优质教育等成了关键词,教育规律、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则经常被忽略。
新闻推荐
苑广阔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眼下正值开学季,湖南长沙小学生的一项待遇让全国不少地方的学生艳羡——长沙市教育局近日下发通知,决定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将城区小学生早上上课时间推迟半小时,调整至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