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想斌
据《新民晚报》报道,近日上海出现了分享出行的“摩拜单车”网络线下服务,只要下载一个APP,就能通过GPS定位找到身边最近的那辆“摩拜单车”,然后扫一下车上的二维码,花1元钱可以骑行半个小时,用完之后只要放在街头,会有下一个用户通过APP来寻找、使用。但是在受到热捧的时候,“摩拜单车”也遭遇了一些尴尬事:有的用户把自行车放到了自家的小区过道里,有的锁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有的放到人迹罕至的草丛中,故意让下一个用户找不到,以方便自己上下班时继续骑……
这让盯着共享经济风口的许多人一时茫然——如果参与共享经济的个体这般自私,那么社会整体就共享不到有价值的东西,共享经济的模式也会无法继续下去。这是共享经济模式的错,还是共享经济只负责解决经济的问题,而不解决共享时的麻烦?
我们可以搭陌生人的车,可以请陌生人住到家里,可以去陌生人家里吃饭……我们开始相信形形色色的陌生人,邀请他们进入自己的生活。从这个角度而言,共享经济不仅是在构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且还在根本性地重新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我们多数时候只看到了它作为经济形态的一面,却忽略了它作为人际关系重构属性的基础,即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石——信任、规则与秩序。
新闻推荐
主讲人,张恩锋,中国感恩教育倡导者,知名国学研究专家,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中华父母讲堂讲师团副团长。其独创《幸福智慧》、《国学问道》系列、《国学心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