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骆 怡 赵 超 本报通讯员 杨小飞 夏 峰
■核心阅读
8月6日,贺州市姑婆山景区游人如织。在清澈见底的山泉边,不少游客品尝泉水后都赞叹不已。
长寿之乡总有特别之处。贺州所辖三县都是“中国长寿之乡”,贺州市因此被誉为中国首个“长寿市”。根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贺州市长寿环境调查与评价报告,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在保持水土以及合理利用资源方面,贺州近年来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让水土等资源成为长寿之乡的金字招牌。
A 千方百计保护水源
中科院的报告指出——贺州市饮用水水质优良,富含多种生命必需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营养素。饮用水各项水质指标的平均含量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此同时,贺州市饮用水中富含多种生命必需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营养素,全市137个饮用水样品中,有24个水样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质要求,有8个饮用水入选复合功能型饮用水名录。
贺州的水资源不仅是当地人民生命的源泉,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环境,是贺州成为中国第一长寿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去年6月起,贺州市停止八步水源地河南水厂取水;7月底,贺州市对该市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龟石水库进行整治,取缔了灯光诱捕、违规占地等违法项目,拆除了一级保护区内所有网箱养鱼。委托技术单位编制了《龟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项目总投资达5.34亿元。
同时,该市开展县级水源地整治,在昭平、钟山、富川开展饮用水水源环境监察、水质监测等;开展千人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全市共有千人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310个。
今年,贺州市申报的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等方案,以广西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该市申报的项目共52项,总投资达11.32亿元,涉及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流域污染源治理等6大类。
2015年直至今的监测数据表明,贺州市地表水综合评价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评价为良好,城市水域功能水质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B 合理利用温泉资源
山美水好,吸引了天南地北的游客来到贺州,还有一部分是冲着温泉而来的。
中科院的专家表示,贺州市的温泉具有较好的养生保健功效,这也是贺州人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八步区南乡镇,村里、山间就有汩汩涌动的温泉眼。“从南乡目前已探测到的温泉断裂带来看,已发现的出水量较大的主要有西溪温泉等三处,水温高达80℃。”八步区区长雷少华告诉记者。
目前,西溪温泉已经建成温泉度假村。记者看到,温泉区域中的温泉池如梯田一般,层层相依,茅草为顶,与远处的真梯田相映成趣。这个度假村提供中式、地中海等风格的度假屋,33间客栈,目前生意火爆,游客们不仅可享受到温泉的温馨,更可体验到乡村的静谧之美。
境内众多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给贺州市规模化发展以温泉休闲、养生、保健、度假、会议为主要业态的生态健康服务业产业集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长寿市里温泉多”,成为贺州的一个显著特征。
据介绍,目前贺州市正极力打造“生态贺州长寿胜地”健康养老品牌,大力发展生态健康产业。将开发养生养老产业地产、开发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产品、构建养老服务支撑网络,以此吸引并聚集珠三角城市群中高端人群,树立“乐晚年、在贺州”的健康晚年品牌形象,将贺州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颐养胜地。
另外,借助“长寿之乡”的品牌和生态资源的优势,贺州市正在努力构建以生态山水、古镇文化、客家文化、民俗风情、温泉康体、养生度假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格局,着力打造贺州温泉、森林生态、古镇文化、客家文化、瑶族文化5大旅游品牌。
2016年,贺州市自治区层面重大旅游项目有5个,南乡森林温泉度假村项目就包含其中,截至目前,5个项目共投入建设资金1亿多元。
C 全力发展健康产业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本就是相辅相成。贺州的百岁老人多在乡村,饮的是山泉水,吃的是自家粮。
在贺州市沙田镇道西村,村民罗坚东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1200亩土地,用于种植富硒大米。罗坚东此前是做矿山开采的,转行就是因为看中了生态农业未来前景。他成立了一家种养公司,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成功打进广东市场。该公司种植的富硒大米,每公斤卖到30元左右,市场反响非常好。
富硒,这是目前贺州农产品一张耀眼的标签。据中科院的调查,针对土壤环境质量国家标准中提及的几种可能的土壤无机污染物,在贺州的耕作土壤中,平均含量均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以内。耕作土壤中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含量相对富足,其中,全部122个监测点位的土壤Se含量全部达到高(富)硒等级。
另外,贺州市农特产品绿色环保、质优且安全。其中,55%的谷物、82%的块根类食物、33%的豆类、63%的坚果、75%的植物油、90%的茶叶、77%的饮品和62%中药材类农特产品可入选贺州市优质农特产品名录。入选产品均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药典国家标准,并且富含生命必需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长期食用,有益健康。
依托这一生态资源优势,贺州在坚持“生态兴农、有机富农”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2016年计划实现全市生态有机种植面积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7%以上,其中有机种植2.5万亩,无公害、绿色、富硒种植面积4.5万亩。
据统计,目前贺州市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及合作社共有34家。正在申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富硒农产品认证的企业达25家。
新闻推荐
孙红英是泗县草沟镇孙巷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因身患脑血管瘤,成了植物人。在丈夫毛针祥悉心照料下,卧床7年多,全身上下居然没有一点儿褥疮。7年坚守就是为了实现当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