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明业
张志文牡丹画赏评
唐李正封诗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国色天香”之谓,盖出于斯也。史载,上古无牡丹之名,唐武周后,始称木芍药为牡丹。唐开元中,盛于长安,至于宋则洛阳第一。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曰: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兴衰;洛阳之兴衰,候于园圃之兴废。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青莲之句,贵妃之貌,乃使牡丹独领“绝代美人”之誉。有唐以降,诗词赋曲,骚人韵士于牡丹极尽歌咏。
盖古今天下,善画牡丹者,实不乏其人也。唐、五代、宋、元、明、清,代有大家绝笔,近朝亦有白石、雪涛驰誉。噫!牡丹之与帝都洛阳,宿缘传承,逾千载岂无大器者出乎?今观志文之牡丹画,信其然也!
志文出于乡野,禀赋卓尔,少痴丹青。及长,则独迷牡丹,数十载而不辍。其心也专焉,其志也坚矣。余与至交,盖出于精诚也,唯以性情相投,朝夕濡染,历久弥深。今不揣鄙陋,蹑足而趋,假户牖之隙而窥丹青庙堂,岂辱天香风雅乎?
评曰:
观其临池就案,举止从容大度,或如元帅临帐遣将,或如天子名堂问策。挥毫间,可见逸隐大贤洞彻八荒之气,断无市井匠工苟且猥琐之态。其缓也,犹云端之漫步;其疾也,似激流之飞舟。进退有序,恍韩信布十面埋伏之阵;张弛有时,疑伯牙抚高山流水之曲。
观其布局,则预作筹谋,善遗旁白,即前人所谓 “计白当黑”,乃以题跋、署款、印章于布局中贯穿、点缀,补其气而发其神韵,以和主次、动静、稳险、疏密、藏露、虚实之道焉。
志文作画,惯“抢笔”造势,“逆锋”、“侧锋”兼用,“檫”、“皴”、“点”、“染”之法,皆独具心得。其驭笔也,率性洒脱,初显劲挺刻峭之气,忽生朴茂雄伟之意,至于疏旷、豁达、超脱、辽远,睥睨天下而超然化外。
其用墨也,当少则少,宜浓则浓。少则惜墨如金,少而不贫,少而不薄,少而偏具意趣,于画中留无垠空阔,凭任观者神驰遐想。浓则“挥金如土”,浓而不厚,浓而不溢,浓而自呈情致,引观者于徜徉流连间惊疑驻足,自空旷处屏息凝眸。论其枯湿勾画,锋起锋落,则直出于胸臆,无不咸得匠心焉。
观其花之造型仪态,不循俗法,或泼墨晕染,由其发散;或变形扭曲,如风撕扯。然绝非简单任意,乃形意随之而形神兼之,并无单薄寥落之感。枝叶纷披招摇,或旁逸,或叠衬,光影变幻,倏忽间尽现花之背景、明暗、向背,层次虚实,浑然天成。
观志文之牡丹画,笔性恣肆,野逸横生,章法不苟圆满而自得圆满。摹牡丹之形而偏非其形,掩牡丹之容而固扬其骨,神韵天成,翘翘然出类焉。“他人多状形,我独写其骨。”诚斯然欤?
兹世浮躁,贪私萎靡之风,及于旷野崖穴。观之于艺苑画坊,则为牡丹画者甚繁,而附庸风雅、雕摹矜饰之匠工者盖多。斯辈轻佻,有逐利扬名之欲,无砥砺研修之功,每汲汲于描摹剽仿先贤之作,重笔墨之技而轻志节胸臆,固徒状其形而难传其神也。故虽画作充栋,而无一己长物。至若旁道苟且之流,亦或挟小技而博一时、一地之名者,则无不故步自封,恃薄名而炫耀于广众,终至徘徊于雅堂高阶之下,难窥先贤之项背耳。反观志文君之牡丹画作,则师承先贤,道法自然,出于古而不泥古,法自然而融于我,笔意所之,心无旁骛,盖出于胸廓间而神游于天地造化焉。固堪谓“追青藤不羁之风,继朱耷野隐之性,融雪涛灵动之韵”,以其绝类风骨,一扫当代牡丹画之俗霾,卓卓然独成大家矣。
或曰:誉之过也,岂无瑕疵乎?然也,余固知书画有独擅而艺无止境,惟冀永修,勉之勉之。
齐白石云:“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当年别有才。我原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惜哉!齐老已逝,志文无缘与先辈诸贤面晤,其谁与为评哉?嗟乎!夫皓月隐而萤火苟,圣人殁而庸小逐。余以不才,勉而为之,徒遗方家笑耳!
附:张志文牡丹画事年表
●1998年,筹划创作“世界第一牡丹长卷”《华夏牡丹图》。
●2001年,100米《华夏牡丹图》被列入十六大献礼作品,3月被洛阳市评为十大文明新事之一。
●2002年,《华夏牡丹图》(300米)于福建“洛阳桥”跨海大展,轰动海峡两岸。藏家欲巨资购买,婉拒。3月,应邀携长卷返豫,展于洛阳牡丹花会并河南省博物院。
●2003年,深居家乡“人间仙境白云山”野生牡丹园潜心创作。3月,五百米《华夏牡丹图》告竣,由河南嵩县县委、县政府并洛阳市文化艺术研究会联合展出。8月,以画卷为媒,嵩县白云山与广州白云山缔结“友好景区”。
●2004年,五百米《华夏牡丹图》于广东大型“名家书画艺术品交流会”展出,艳惊羊城。4月,被选为中国牡丹博物馆开馆大礼,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中国台湾网竞相报道,誉作者为 “世界第一牡丹画家”。5月,为山东菏泽市文化城创作长12米、宽4米巨幅国画《菏泽之春》。6月,为菏泽市慈善总会创作长8米、宽4米巨幅国画《国色之光》。10月,广东顺德美术家协会、收藏家协会于顺德图书馆联办“世界第一牡丹画家张志文牡丹画精品展”。12月,于广东虎门举办 “世界第一牡丹画家”与“岭南猴王”作品展。
●2005年1-2月,分别于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清晖园”、广东顺德“榕桂鉴藏家俱乐部”举办“世界第一牡丹画家精品展”。10月,中国文联首选三十位中国著名艺术家,于泰国曼谷举办“中泰建交三十周年大型国际美展”,与杨之光、林墉、刘大为、邓琳、刘文西、王西京、何水法等应邀参加,受到泰国总理接见。
●2006年8月,辑编出版《世界第一牡丹画家作品集》。10月,于广东玄武山大酒店创作长100米、宽4米巨幅国画《国花卷》。
●2007年4月,应邀为“第二十五届洛阳牡丹花会开幕式”创作长15米、宽8米巨幅国画《千年牡丹王》。历十载完成2008米牡丹长卷《华夏牡丹图》,献礼“二零零八北京奥运会”。
●2009年1月,由广东惠州市惠阳区委宣传部主办,万汇徕大酒店协办,于惠阳图书馆举行“世界第一牡丹画家张志文牡丹花展”。
●2011年,受聘任“泰王国曼谷画院常务院长”。
●2012年至今,于北京东方艺术中心嘉宝国际拍卖公司专业创作。其画作市值甚巨,逐年见涨。
(本版作品均为张志文作)
张志文传
张君志文者,豫洛南人也。少聪敏,天赐禀赋,痴画。时饥谨年,家贫致学业荒,初中而辍,耕于有崇之野。尝操铫于陂垄,汗流浃背,望烈日而兴叹曰:斯何为哉?吾之志岂在此耶?乃弃铫,以土掩之。归,父问其具,曰:亡矣!父怒而殴之。
复一日,荷铫而归,谓乃父曰:余夜梦得铫者,画其形而觅之,乃还。父异之,曰:汝为父之形,肖则任为之。彼欣欣然,状其形态,惟妙惟肖耳。父蔼然,任之。由是径出,挟画技游于洛、宛间。初多为人像,易粟而食,聊以度日。或得金,则取历代画师之花鸟图谱,临而习之,尤喜牡丹。
有年,于牡丹画殊具心得,专修之。尤以明徐渭、朱耷及近人吴昌硕、齐白石、王雪涛为师承,甚得其法度。彼资颖根慧,触类而旁通,观风物每予深究,法先贤必图创新,遂融而化之,入而出之,乃渐臻佳境矣。
其性狷介,不谀权贵。喜交游,辄取市井贩夫、说唱杂艺之类。根植民间,汲百姓朴慧以为滋养;久历江湖,阅世态万象乃成旷境。
尝于山中静修,有权贵趋而索画,乃佯病不予。一日行于街市,见老妪道旁席地售禽,其态可悯,怜之,遂就地设摊鬻画,得金尽予。
辛巳秋月,携巨幅《华夏牡丹图》,赴南粤游历,凡数载。有识珠者见而赏之,乃资其巡展,一时声动江南,民众鼓噪而趋,央视并众媒体誉之“世界第一牡丹画家”。
其后,屡有巨制鸿作。甲申乙酉月,逢“中泰建交三十周年大型国际美展”,应邀与画坛名宿杨之光、林墉、刘大为、刘文西、王西京、何水法并邓琳等赴泰,泰总理接见之。庚寅年,受聘任 “泰王国曼谷画院常务院长”。
丹青夸妙手,春风颂大雅。韶光天命,知乎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