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8点过,世界最长寿女性付素清在家中去世。13天前,她刚过了119岁生日。4日一早,家人将其安葬在她生活了40多年的山上。“她一向不爱热闹,也不喜欢我们浪费,她应该也希望这样安静地离开。”曾孙女冷婷说。
出生于1897年的付素清,先后跨越了两次世纪之交,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的百年历史。对于老人的离开,家人已有心理准备。
3日早上8点过,女
儿徐淑华像往常一样叫
老人起床吃饭,而老人
却两眼无神地坐在床
边,“不想吃。”
徐淑华没有强求,毕竟,这大半年来,母亲的食欲一直不好,“硬要她吃,她还要发脾气。”就在家人吃饭期间,曾孙女冷婷看到,老人突然倒了下去,一家人赶紧跑过去。“当时她眼睛睁着,也不动,过了一会儿,就没有呼吸了。”
虽然家人早有心理准备,但老人的去世,还是让人感到很突然。曾孙冷在军表示,9月2日,他趁周末回家看望祖祖,陪着吃晚饭。付素清胃口不错,“吃了两块炖肉,还吃了小碗米饭。”
身体大不如前,坐一会就要睡觉
8月21日,付素清刚刚过了119岁生日。寿宴上,后辈们向她祝贺、敬酒,老人只是点点头,连举杯的力气也没了,而在去年的寿宴上,她还能抱起玄孙女。
“前一两年,她每顿还要吃几块回锅肉。”曾孙女冷婷说,从今年开始,老人胃口就不好了,不吃肉了,饭量不到以前的一半。去世前一个星期,付素清的胃口更差了,“就只有两三天吃了饭的,还只是一小坨。”
也是从今年起,老人的腿脚一天不如一天。从床到椅子,这是她每天走动的最远距离。一坐下,她爱上半身倚在拐杖上,没过几分钟就开始打盹儿。“坐上个把小时,又要回床上躺一下,之后又起来。”冷在军说,这大半年时间,付素清多半的时间都在睡觉。
经历三个世纪,生育六个子女
按照当地习俗,老人于4日上午下葬,长眠于家附近的山坡上,老人曾在那片山坡干了几十年农活。
4日下午1点,83岁的女儿徐淑华一边在卧室里收拾,一边念叨着:“少了个人,还有点不习惯了。”
1897年,戊戌变法的前一年,付素清出生在简阳付家湾(音),由于家里穷,在她七八岁时就给有钱人家当了童养媳,在那个家里,小小的她得天天干活,又吃不饱饭。于是,她决定逃跑。
为了不被抓到,她躲在一座荒庙里,趁没人时,就去地里找红苕和包谷吃。直到风声过去了,她才去了山下姨妈家。后来在姨妈的介绍下,她嫁给了后来的老伴。
此后的日子,外面的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清王朝覆灭、抗日战争打响、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而付素清却在山坳里,过着清苦却也还算幸福的生活。在她跨越3个世纪的人生里,她生育了6个子女,和老伴相濡以沫。
2002年,老伴过世,付素清三天没有吃饭,站在门口,望啊望。
老人心态平和,家人悉心照顾
从1897年到2016年,从晚清到现在,付素清是半部中国近代史的见证人。2013年,6月13日,她正式被扛旗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在曾孙冷在军看来,付素清能够如此长寿,并非媒体所报道的 “爱吃回锅肉”,而是家人的悉心照顾。“从我有记忆以来,婆婆(徐淑华)就一直在她身边,饭菜都是按照她的口味做的。”
因为家人的陪伴,老人的心态也一直都很平和。
她有很多好基因,脂质代谢能力好
三年前,四川省保健科技学会基因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姜俊成曾专门采集了付素清老人的口腔黏膜,并送至上海的专业机构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付素清的脂质代谢能力比较好。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老人顿顿吃回锅肉可血脂却依旧正常。
就在得知老人去世后,姜俊成再次拿出老人的基因检测报告,“按照报告分析,她还可以再活1到3年的。”而就在8月19日,付素清119岁生日前夕,曾有医疗人员对其做过体检,女儿徐桂花说,当时血压和其他指标都显示正常。
那么,为何老人会突然去世?姜俊成说,9月1日,他曾专门前往老人家里拜访,“当时她的气色和精神状态大不如前了,而且目光有些呆滞。”询问了老人的饮食情况后,他有些担心,“不能老人不想吃就由着她。”
姜俊成把人体比喻成火炉,每天必须要有足够的能量支撑,否则就可能熄灭。“衰老是人体自然规律,老人胃口不好也是一种衰老的表现,这个时候,他更需要保证营养。”他认为,老人的去世原因是器官衰竭。
吴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