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都汇。在菏泽看见这三个字,脑海浮上一句话:中秋节来了。家人团聚的中秋,遥想远方的中秋,对酒当歌的中秋,菏泽人因为蟹都汇的陪伴,节日内涵丰富起来。蟹都汇,成了我们中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源自它十年来的品牌塑造。把品牌做成情感,蟹都汇契合每一位都市人的心理依靠,心理需求。
A.十年:只寻人间烟火
2007年到2016年的十年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北京、伦敦、里约分别举办了 三届奥运会;支付宝改变了我们的支付方式;微信成为聊天新宠……而地处菏泽中山路的蟹都汇,十年只在塑造一个品牌。任风云变幻,千帆竞发,蟹都汇,十年只为消费者寻找一只好螃蟹。
于菏泽而言,三十年前,大闸蟹这个陌生的词汇还躺在词典里;二十年前,大闸蟹还是“一个人坐起火车从南京吃到北京”的故事;十多年前,大闸蟹是显示海鲜酒楼高档,距离普通百姓不可及的身份象征。
5年前,黄旭辉在中山路,选定这间面向南方的店铺,在门头上挂了三个字的牌匾:“蟹都汇”。
黄旭辉者,蟹都汇老板也。
最重要的一点:蟹都汇的门店面对学校。清晨的一缕阳光缓缓洒在门前,开门就能看见辛辛学子,欣欣向荣,朝气膀勃,预示蟹都汇的工作,每天都是一个精神饱满的崭新开始。
理想,创业,在人间烟火中,犹如一苇渡江。
B.十年:寻觅一只好蟹
曾记否,十年前在菏泽吃上一只大闸蟹,可以作为炫耀的谈资说上一个星期。因为,十年前菏泽的大闸蟹,都在凤毛麟角的几家高档大酒楼里。
高档酒楼里面,一只大闸蟹,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一些青背、金毛品相上佳的大闸蟹,价格更高。高额的牟利空间,让这个食物,一如它生长于菏泽1000公里外的路程一样,距离菏泽普通民众更远。黄旭辉在南方工作时,逢到金秋时节,总会看到一些闲暇时期的普通人,温上一杯黄酒,摆上蟹八件,在暖阳下精心吃一只螃蟹。这是一种生活追求,享受大自然恩赐的食材;
这是一种生活
态度,把果腹的
身体需求,上
升为对生活品
质的鉴赏。寻
觅一只好蟹,
是对自己的犒
赏,也是对生活的解读。懂生活的人,从吃一只大闸蟹开始。用剪刀剪下一只蟹脚,在镇江蟹醋轻蘸一下,瞬间塞进牙缝,眯起眼睛,吮吸出“吱吱”的声响,之后发出一个字:“鲜!”吃大闸蟹经典的这一幕画面,在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不分你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对这种食材的恩赐。
“在大自然的面前,我们是平等的。”这句话,成为蟹都汇在菏泽开店的宗旨,“穷尽十年精力,追求一只好蟹”,这句话在蟹都汇的团队中,可以成为一句座右铭。
几世几人几张面孔又如何?普罗众生莫非尘土和雨水!
道法自然的这句话,在十年中,贯穿蟹都汇定下的“大闸蟹走进菏泽寻常百姓家”的经营理念。逢到中秋,穿行在蟹都汇,购买大闸蟹的人流如织,每天清晨从江苏抵达菏泽的几百斤大闸蟹,不到中午11点售罄。菏泽五年经营火爆如一日,是对黄旭辉遵循的平民经营哲理的诠释。
C.五年:盛满城市记忆
举头望见蟹都汇,低首轻吟中秋来。
五年来,开发区已有翻天复地的变化,新建的火车站气势 磅礴,人民路高楼林立,一翻即将奔向大城市的光景,无一不体现,国花牡丹之都笑迎八方宾客的热情……每每经过这些地方,黄旭辉笑了,已经作为一名菏泽人的他,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变迁。而黄旭辉和他的蟹都汇,也忠实记录菏泽民生的五年,成为我们的城市记忆——
当年,陪伴父母来蟹都汇买蟹的少儿郎,今天已经抱着自己才出生的孩子、牵着他的娇妻来了。这一家三口不单单是买大闸蟹,是来蟹都汇寻找一份幸福的记忆。
一名经济学博士,离开菏泽六年,才下飞机,在都司高架桥上看见蟹都汇的牌匾,在朝阳下依旧熠熠生辉。望着这个他第一次买大闸蟹的地方,想到曾经此起彼落纷繁的大闸蟹市场,蟹都汇十年屹立菏泽,成为一个地标,并开诸多门店,在
经济学上一定有它成
功的奥秘。
结婚纪念
日,父母
过寿,乔
迁 之 喜
……诸如此
类,不胜枚举,很
多菏泽人都选择蟹都汇礼品。蟹都汇,成为菏泽生活的一部分。
邂逅菏泽五年,蟹都汇视每一名菏泽人为自己生命中的贵人。
菏泽市民的五年支持,成就了一个企业的成长。一个企业充满情感的服务,就像那只在陆地上不疾不徐行走的大闸蟹,走进了菏泽市民的情感空间。
蟹都汇——品牌,就是这样炼成的。电话:536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