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新疆哈密农民起义,战火延烧至新疆、甘肃及邻近回汉地区,一时间人心惶惶。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管你富贵还是贫穷,正直还是善良,一切生灵都难逃厄运。林语堂195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朱门》,就是以这段时期西北边疆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刻画了西安大夫邸杜家一干人等的命运。小说有磨难,有幸福,有颠沛流离,有风华绝代,还有付出代价后换得的美好与温暖。
朱门是名门望族的代称,民国时期的杜家,仍然过着人上人的生活。加之杜范林做过西安前任市长,又擅长经营咸鱼干,儿子杜祖仁留洋归来成为水泥商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杜范林和杜祖仁父子贪得无厌,他们在三岔湖水源地修建水闸,影响了下游回民的生计,导致自己先后暴死。修水闸、毁水闸,看似简单,却是回汉之间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和杜家盛极而衰的标志。对此杜家老大杜忠非常清楚,他曾对女儿杜柔安说:“你祖父在三岔驿留下了好名声,光荣的名声。现在你叔叔建水闸,切断了山谷的水源。如果我不设法阻止,老天会惩罚我们杜家的。”
林语堂是一代国学大师,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朱门》与《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合称“林语堂三部曲”,小说文字幽默风趣,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之如沐春风。作者极善环境描写,西安古城的文化风貌,朱门寒门、回汉民族的世俗生活跃然纸上,堪称一幅精心铺陈的动荡年代风俗画卷。本书分为大夫邸、东北佬、三岔驿别庄、玉叶蒙尘、兰州、归来六部分,主要讲述了记者李飞和名门闺秀杜柔安跨越门第界限的爱情传奇。跟随两名主人公的经历,小说花很多笔墨描述了广袤的西疆风情,以及发生在那块种族混居、斗争不断的土地上的传奇故事,并处处流露出作者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
李飞出身寒门,因为一次偶然的学生游行,与杜柔安一见倾心,互相吸引。他们的爱情虽历经战乱阻挠,但那一份矢志不渝的守候最终得到了大团圆的结局。小说中涉及的青年男女还包括唱大鼓的崔遏云、留法海归蓝如水、帮会首领范文博、大夫邸实际控制人春梅等。这些人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经历,通过他们的串联衔接,大西北的各色人等如走马灯般纷至沓来,让我们应接不暇。
在林语堂的笔下,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真善美的歌颂,对政客、军阀和劣绅的无情鞭挞。譬如大鼓艺人崔遏云,就是颇有个性的女性,虽然年岁不大,但是演技高超,品行端庄。崔遏云资质聪慧朴实纯真,一下子捕获了见惯中外美女的蓝如水的心,为她亡命天涯也在所不辞。然而遏云却坚决排斥这种贫富悬殊的结合,她说:“贫富一向合不来的。我只求嫁人之后提菜篮、上市场、弄饭吃……”
杜柔安说,朱门看似富丽堂皇,却空荡荡犹如坟墓,她一点都不喜欢。看来朱门内外的世界,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苦苦追求的所谓幸福,不是有钱就定能实现的。如果我们彼此充满爱心和怜悯,懂得知足,那么幸福肯定会萦绕于我们左右。
新闻推荐
在今滕州市西南的文公古台上,有一块明代地界碑,碑上记载:“滕县系九省通衢,而地势洼下,道路偏陷,遇阴雨过客几乎断行。知县赵邦清于万历二十三年十月大加修理。自北界河起至南沙沟界牌止,共修理过官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