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9月9日,交通运输部公布《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和《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办法已经出台一个多月,各地落实情况怎样?办法和规定的出台给网约车市场带来哪些变化?“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追踪。
网约车涨价
需要一本明白账
网约车涨价了!网约车新政策发布一个多月来,很多乘客发现,网约车价格开始逐步攀升,一些网约车司机也抱怨,网约车平台的补贴逐步下降。拿到“准生证”的网约车涨价并非全无合理性,但涨价也需要拿出一本明白账。
新政策赋予网约车平台以充分的定价权,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对目前网约车价格上涨,要从硬币的两面来看。一面是取得“准生证”之后,网约车的法律成本有所上升。为达到新政策对司机资质、车辆资质、平台资质、运营和税收等诸多细节作出的规范性要求,网约车平台适度上调价格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面,滴滴和优步合并之后,双方的补贴都有所减少,价格上涨明显,而其他网约车平台诸如易到用车、神州专车等平台也纷纷跟涨。不排除居于行业垄断地位的龙头企业对涨价的引领作用开始显现。这样的涨价明显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新政策给予网约车平台以充分定价权,并不意味着允许其任性提价,网约车价格形成机制必须公开透明。
实际上,目前的网约车价格形成机制,除了网约车平台外,其他相关利益方,包括司机、乘客、监管机构都是一头雾水。比如高峰时期涨价若干倍,这般设置理从何来?网约车价格一月数变,这种调幅又为哪般?目前平台仅以供需、成本等概念一带而过,难以让人信服。
目前,网约车平台做到了“明码标价”,却未做到透明定价。实际上,网约车新政策也规定了“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所谓“合理”并非“存在即合理”,至少应该包含相当的透明度,而不应闭门定价,否则“合理”二字无从落实。
无论此前网约车平台纷纷“烧钱圈地”,还是龙头企业可能借助垄断地位领涨,均与网约车新政策精神相左,不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网约车相关监管部门,尤其是价格主管部门也应顺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诉求,主动作为,对网约车定价实施符合新政策精神和市场规律的有效监管。 据新华社
焦点一
现阶段网约车
在各地是否“合法”?
近期,多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称,有关网约车管理的细则正在加紧制订当中,其中,安徽省表示省级层面暂不出台细则,由各市自行制定。据记者了解,目前还没有一个地方正式公布实施细则或征求意见稿。
记者采访了解到,办法出台至今,北京、福建石狮等地仍在查处网约车。北京、山东济南、江西南昌、福建石狮等多地交管部门日前均表示,在网约车地方管理细则正式出台之前,私家车从事网约车运营行为仍属违规,将按照相关规定处以扣车、罚款等处罚。
《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加重了网约车无证从业者处罚力度。规定明确指出,网约车司机在拿到从业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无证从业者将面临最高3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暂行办法,各地要在11月1日前出台细则。一位参与制订当地网约车实施细则的负责人表示,运管部门要平衡网约车和出租车两个群体间的利益,还要考虑群众的接受能力,各地都希望参考其他省份是如何做的。“恐怕限期的前一周,才是地方政府集中公布细则的时间窗口。”他说。
记者发现,兰州、济南两地分别以官网短消息和与特定群体热点问答形式,透露出网约车管理的一些信息,主要包括数量控制、价格管理、车型限制、标志标识等。
“网约车是共享经济形式,要是把我们的车型、标识都统一,那不又变成出租车了?”不少网约车司机表示。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表示,城市交通的确需要一定程度的统筹规划,但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交通管理也要遵循市场规律,网约车数量多少,怎样定价最合理,这些不应由行政手段规定,而应让市场中各方利益主体在良好的市场秩序下,通过博弈共同去实现。”
焦点二
网约车价格有何变化?
9月初,滴滴顺风车上调了起步价,由10元涨至12元,每公里定价从1.3元上调至1.5元,涨幅约20%。
这是近期滴滴继快车涨价之后的又一个产品价格上调。8月初,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之后在多个城市开始涨价。在北京、上海等地,滴滴快车的价格上涨了30%左右,每公里上涨了0.3元到0.6元。在广州地区,滴滴快车、优步都有20%到30%的涨幅。
滴滴方面表示,调价目的是为了合理实现成本分摊,鼓励用户共享出行。目前,平台上所有业务都是同步平衡发展,网约车业务与出租车等其他业务并重,市场调价是根据市场发展供需而定。
家住北京北五环的刘琦在首都机场工作,经常在夜间打快车下班。“相同时间点和里程,以前67元左右,现在需要80多元。”刘琦告诉记者,跟打出租车的费用已经相差不多。
除了基本价格上涨,溢价率也出现了上涨。“这几天早晨上班发现,相同时间段内,网约车平台溢价率都在2倍以上,以往只有1.8倍左右。”经常乘坐滴滴快车的隋先生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高峰期和下雨天更为突出。
针对涨价,滴滴方面回应记者称,以往价格低是为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价格上涨是企业收回前期投入的常规手段。“在新的三线、四线城市的市场培育工作和用户激励机制仍然会继续。”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易表示,涨价主要源于滴滴、优步合并后的企业战略推动。“二者合并意味着网约车领域的市场寡头趋势甚至垄断地位越来越明显,直接带来的影响将是一些城市用车价格上涨。”
对此,商务部日前表示,正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滴滴优步合并案依法进行反垄断调查。
李易认为,由于资本过去长时间亏损,滴滴、优步的投资方都急于早日盈利。而对于滴滴来说,由于其不直接产生营业收入,只能抬高整体定价,才能从中获取更高的收益。
“大多数用户对价格十分敏感,再加上如首汽、大众等各地传统出租车公司也正建立自己的叫车平台,这部分车辆的出行价格相对比较稳定,网约车市场格局可能还会发生很大变化。”李易说。
焦点三
网约车司机就业情况如何?
记者采访发现,办法和规定出台以来,司机群体正形成分化。据了解,滴滴平台目前有网约车司机近1500万人。滴滴方面表示,滴滴平台的司机中75%为兼职,按照新的管理办法,可能退出大部分兼职司机和车辆。
修订后的《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和《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明确,网约车司机和传统出租车司机一样要通过全国公共科目和区域科目考试取得从业资格证,并经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从业资格注册后,方可从事出租汽车客运服务。
北京私家车主郑智说,“对于只是业余兼职想赚点油钱的司机而言,网约车不再有吸引力了。”“现在兼职做这个不赚钱了。”哈尔滨滴滴专车司机杨师傅表示,平台的奖励门槛开始提高,司机想获得奖励就要延长在线接单时间,兼职无法保证时间。“平台未来的管理会更加严格,我们这种非职业专车司机应该会逐步退出。”
有人退出,也有人开始把网约车作为正当职业。“在我们这些老司机看来,按照方案,即便有种种要求,网约车的规矩还是比出租车少多了。”出租车司机赵力广说,网约车更自由、收入高,如果未来身份合法就值得去做。
在家待业的张伟说,以前一直没想好干什么,网约车合法后,在家人眼里也算一份正经工作,赚得也不少,而且自己没车也可以开网约车了。记者在赶集网、58同城等服务类网站搜索发现,郑州、西安等多个城市出现本地汽车服务公司招聘专职司机从事网约车的广告,号称月入过万。
张国华、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等专家表示,网约车的本质是共享经济,各地在制订细则时不要走“回头路”,在不违背网约车新政策框架的前提下,应在车辆、司机管理等方面更为灵活,让公众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
新闻推荐
9月15日,中铁上海工程局滕州项目部组织员工聚餐,共庆中秋。 记者 渠青 摄
9月15日,中铁上海工程局滕州项目部组织员工聚餐,共庆中秋。记者渠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