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键要形成“不敢收礼”的文化

来源:广安日报 2016-09-30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汤嘉琛

据报道,随着“反四风”渐趋深入,有地方出现了一些非常隐蔽的送礼方式。比如,有的送礼者会预约一辆网约车,自己不上车,而是让司机直接将礼品送到领导干部手中;再比如,有的人不再将礼品送到门房,而是将送礼包装成“送快递”,而每到一些节假之前,这种模式的单子往往会愈加频繁。

受人情社会的传统影响,送礼一直是中国官场作风治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十八大以来,尽管送礼歪风有明显好转,但仍有不少人因循陋习。当送礼方式变得更隐蔽,监督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如此才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过,相较于如何防堵那些“戴着面具”的送礼,更关键的是形成“不敢收礼”的官场文化。

为何人们热衷于给官员送礼?最核心的原因是人们发现,如果少了“礼数”、不向有关负责人“意思意思”,有时跑断腿也办不成一件事。与过去一些人求人办事才送礼不同,现在很多人已开始搞长线投资,将送礼当作维系感情的重要手段。而且送礼者往往考虑周到,会用各种隐蔽的方式躲避监督,不给收礼者增添麻烦。

理论上讲,如果所有人都不送礼,与送礼有关的官员作风问题、公权私用问题、腐败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然而从现实来看,只要“不送礼办不成事”的现状不改变,即使出于“囚徒困境”的社会心理,也总会有人或明或暗地给官员送礼。因此,我们固然可以呼吁送礼者“移风易俗”,但更奏效的治理思路在于严管收礼者。

如何严管?概而言之就是将收礼与问责挂钩,发现一起就曝光一起,查实一起就处理一起。在当前的监督框架内,即使再隐蔽的送礼行为,也难以真正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只要有关部门将送礼当作必须严肃处理的问题,就不愁抓不到负面典型。纪检部门定期公布违纪案例时,不妨重点曝光一些违规收礼的典型案例。

在一个健康的政治生态中,领导干部对送礼行为应该保持本能的警惕,甚至感到厌恶。事实上,如今有不少领导干部也将别人送来的礼物视为“烫手山芋”,但往往碍于情面难以拒绝。如果能进一步强化纪律,改变“不送礼就办不成事”的现状,形成“不敢收礼”的官场文化,将有助于领导干部光明正大地拒绝收礼。

作风问题常抓不懈,必定功不唐捐。以前很多人以为,公款吃喝、滥用公车等官场陋习难以根治,但近几年中央严抓严打之下,这些都成了领导干部不敢碰的雷区。这足以说明,只要问责机制硬起来、严起来,形成“不敢收礼”“收礼即被问责”的官场文化,不管送礼形式如何花样翻新,都将显著地刹住送礼歪风。

新闻推荐

红军长征途经多少省

1934年10月后,战斗在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和湘鄂川黔苏区的红军各部队,相继开始战略转移,踏上漫漫长征路。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红军各部队长征共途经14个省份,即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

相关新闻:
节日来历2016-10-03 00:00
一个体育爱好者2016-10-11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 关键要形成“不敢收礼”的文化)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