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舒琪雯
“中秋”代表着团圆,代表思亲的情怀,成为了人们团聚的代名词。今年中秋节,除了一家人围坐一起赏月、吃月饼外,亲人们还不远千里赶回家乡一解思乡之情。
千里寄相思
中秋节前夕,刘文老师收到了一个沉甸甸的包裹,包裹里装的是他曾经的学生张金毅寄来的自己亲手做的月饼。
今年19岁的张金毅在成都上学,一年半前他的母亲为他报了一个西点班,从此他就喜欢上了西点。今年中秋节前夕,他亲手为他的家人和曾经教过他萨克斯的老师做了月饼。“我在做月饼的时候,就想着要把做得最好的月饼送给我的家人和老师。”在微信交流中,张金毅告诉记者。
“孩子做的月饼很好吃,学生的这份情谊让我很感动。”刘老师说,多年前,张金毅在他那里学习萨克斯,两人关系处得像亲人一般,情谊的种子也就此种下。
虽不能相聚,但一盒亲手做的月饼为千里之外的人寄去了思念之情。
月圆人团圆
今年70余岁的赵大爷与老伴住在米易。今年中秋节前夕,两位老人带着儿孙们一起赶回四川射洪老家和兄妹们团聚。赵大爷说,这是他与兄妹们近几年来的一次团聚。
中秋节不远千里相聚,诠释了中国人对中秋节日的理解。
除了远赴外地相聚的人们,还有不远千里来攀相聚的人群。
家住龙江明珠小区的陈阿姨今年中秋节前几天就已忙碌起了。因为节日期间,她远在重庆工作的儿子将带着儿媳和孙子回攀探望他们。“他们回来,准备一起去大田、红格等周边景点玩玩,顺便买些本地的特色水果,让他们带回去。”陈阿姨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太原月日电(记者梁晓飞)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年度煤炭交易大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表示,年度全国煤炭产运需合同汇总工作正式启动,合同履行情况将被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