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其中,喂养蟋蟀的罐子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在业内有“玩虫一秋,玩罐一世”的说法,可见其不仅是喂养蟋蟀的必备之物,也是蟋蟀爱好者的收藏之物。
蟋蟀罐堪称艺术品,有的价值不菲
蟋蟀爱好者捉来蟋蟀后,将蟋蟀放于特制的蟋蟀罐里,这种普通的蟋蟀罐市场有销售,大致分为泥罐和瓷罐。罐口直径约10厘米,深度7厘米。将罐底铺上2厘米的干土,就成了蟋蟀的安乐窝。蟋蟀的生存环境不能见光,平时蟋蟀罐应放置于阴凉处。蟋蟀每天喂养一次,喂养时间不定,食量一般是两个大米粒的量。
俗话说“玩虫一秋,玩罐一世”,各种各样的蟋蟀罐不仅是喂养蟋蟀的必备之物,也是蟋蟀爱好者的收藏之物。很多人在喂养蟋蟀的过程中,也将蟋蟀罐收藏了起来。
潍坊蟋蟀协会副会长王刚就是一名蟋蟀爱好者,在他的蟋蟀养殖房里,记者看到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饲养蟋蟀的罐子。王刚介绍,蟋蟀罐大致可分为北方京式罐和南方苏式罐,器型有圆罐、方罐、六角罐、八角罐、竹节罐、南瓜形罐;盖有平盖、坐盖、飞边盖,分有眼、无眼两种;底有平底、凹底;脚形有圆脚、兽脚、三足至六足等。蟋蟀罐中的佳品,炼泥之精,制作之绝,不逊于名瓷、紫砂等艺术品,留存至今,弥足珍贵。明末万礼张和清代赵子玉所制的蟋蟀罐,最为难得,价值最高。古代养蟋蟀曾用瓷罐,近代则通常用澄浆泥罐。
据了解,制陶工艺是澄泥工艺的先导,它的发展孕育创造了澄泥工艺,制陶工艺升华的结果,是瓷器的出现。澄泥工艺是独立发展的结果,历史上的澄泥罐、紫砂器的问世证明了它的存在,直至今日仍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显示了它的价值,它是介于陶与瓷之间的另一种产品,归类于炻器。控制温度是把握质量的关键,烧制时的温度过高就会瓷化,透气性差,不可取;若烧制时火候不够,就会烧成陶质,硬度差,内糠外酥。所以,煅烧工艺是制作澄泥罐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澄泥罐的颜色、硬度、莹润程度等都与此密切相关。
“南方盛放蟋蟀用的是瓦盆,其中以上海为代表,北方用的是澄泥罐,以天津为代表。”王刚告诉记者,南方的瓦盆比较薄,只有0.5厘米。北方澄泥罐厚度在两厘米左右,能保证罐内的温度和湿度相对恒定。
王刚介绍,蟋蟀罐和其它古董一样,时间越久价格会越高,就越受蟋蟀爱好者的喜爱。在目前的市场上,普通的蟋蟀罐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雕刻精致的会昂贵一些。清朝或者年代更早的蟋蟀罐,价格能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不过,年代久远的罐子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见了。
在王刚养殖蟋蟀的房间里,他随手拿起一个圆柱澄泥蟋蟀罐,介绍起来:“圆柱部分是用澄泥做的,底部是用古城墙砖制作的。”王刚告诉记者,砖头经过几千度的高温烧制而成,刚出炉时属于干性和酸性,这是不适合蟋蟀生存的,而经过千年沉淀的古城砖,干性和酸性已经消失了,呈现阴性和凉性,正好适合蟋蟀生存。“这种罐子使用的时间越长,内部的温度和湿度越发恒定,就越适合蟋蟀生存。”
从这个角度上看,选择罐子对蟋蟀生长至关重要。“蟋蟀吃得好了,生存的环境优越于大自然,它长得就强壮,在比赛中胜算就大。”王刚对记者说。
喂养工具五花八门,小巧而且精致
除了罐外,还少不了各种各样用来喂养和斗蟋蟀的工具,提笼、绒球、蟋蟀罩、签子、水槽和食槽,这些工具是随着蟋蟀文化的发展而出现的,并在历史中不断地改进和发展。王刚说,蟋蟀罐每天必须清理一遍,以保证蟋蟀生长环境的干净,各种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每次给蟋蟀清理罐时,先用绒球把蟋蟀驱赶到提笼里,然后将其提出来,清理干净再放回去。签子分为平底签和勺形签,分别是给蟋蟀取食物用的。
蟋蟀罩分为大罩和小罩,大罩可以用来捕捉蟋蟀,小罩是用来挪动蟋蟀的。水槽和食槽分别给蟋蟀存放水和食物,也需要定期清理。“每一名蟋蟀爱好者都有各种工具,并且不是一套。”王刚对记者说。“很多蟋蟀爱好者不光只喂养蟋蟀,还喜欢收藏各种工具。”王刚告诉记者,在这些工具中,蟋蟀罐文化最为浓郁,除蟋蟀爱好者收藏外,一些收藏爱好者也喜欢搜集不同样式的蟋蟀罐。
蟋蟀饲养两个月就成年了,也是其最强壮的时期,可以正式“开斗”了,不过在参加斗蟋蟀比赛前有个必要的过程:“落雌”,即找一雌蟋蟀交配。蟋蟀天生好斗,斗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就是争夺雌蟋蟀,所以,在蟋蟀“上战场”前,大约是前10个小时,“落雌”可以很好地激励士气,让它带着愉悦的心情和饱满的精力去参加“战斗”。
另外,“落雌”也是蟋蟀在生理上的必经过程,经过了落雌,蟋蟀今后才不易得病,不易“结灵”(死亡)。
斗蟋蟀须遵循一定的仪式,事先要将蟋蟀隔离一天,以防止在开斗之前作弊。比赛前,将蟋蟀称重,选用大小一样、体重相符的两只蟋蟀进行比赛,在王刚养殖蟋蟀的房间里,有一个类似于杆秤的物品。王刚介绍,这是以前用来称量蟋蟀重量的工具,叫做“等子”,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人们称量蟋蟀重量都改成了电子秤,电子秤更加精确,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等子\’是伴随着蟋蟀文化的发展而出现的,因为在古代,人们在斗蟋蟀比赛中,需要称量蟋蟀的重量,只有同一级别重的蟋蟀,才能进行一场比赛。”王刚告诉记者,所谓的“等子”,实际是一种特殊的8厘秤,一竿“等子”可以对8厘以下的蟋蟀进行称重。“重量单位‘厘\’已经很小了,把蟋蟀放进‘等子\’一侧的罐子中,等蟋蟀平静下来,才可以挪动‘秤砣\’,进行称量。”
由于蟋蟀体重非常轻,在称重过程中,如果被风一吹,就会产生很大误差。电子秤出现后,只要将蟋蟀放在上面,体重立即会显示出来,减少了很多麻烦。“尤其是在比赛中,使用电子秤要比‘等子\’节约很多时间。”王刚告诉记者,“等子”被淘汰后,已经成为蟋蟀爱好者收藏的老物件之一。
草棍戳打蟋蟀激发暴躁脾性
在王刚的蟋蟀房里,记者还看到了直径20厘米的有机玻璃圈成的斗蟋蟀的“赛场”,“赛场”底下是宣纸,参赛者用草棍做成“引”,戳打蟋蟀头部,将两只蟋蟀引到一起,蟋蟀性格激烈暴躁,只要用“引”一击,就会立刻展开牙齿,兴致勃勃地准备开战,两只蟋蟀互相较量,几经交锋,败的退却,胜的张翅长鸣,“引”在这时又起到激励和助兴的作用。一只成年蟋蟀的牙齿非常锐利,一颗坚硬的绿豆用牙齿一夹“嘎嘣”就碎了,因此,斗蟋蟀也会异常激烈,有的蟋蟀一上场第一下就将对方的头夹暴,这样的比赛持续时间不到两秒。但也有时候会碰到两只蟋蟀势均力敌,久久分不出胜负,比赛就会一直持续下去,比赛的时间可达到40分钟。
斗蟋蟀遵循严格的规则,各地的规则都不一样。在潍坊的蟋蟀对决中,以一方蟋蟀不再出击夹咬,转身逃窜为输,胜方得分。也有的情况是两只蟋蟀“双闷”,即双方长时间处于僵持阶段,谁也不再出击,这种情况下定为平局。
野生蟋蟀的寿命大约为100天。到10月下旬,蟋蟀数量减少,斗蟀季节也随之过去。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消息因影片《三枪拍案惊奇》收益分配问题产生纠纷,著名导演张艺谋将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诉至法院,索要收益1500万元。7月2日,有媒体记者从朝阳法院获悉,该案将于下周二开庭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