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药可治病,也能致命。专家指出,老年人不合理用药问题愈加严重,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成年人高出3倍。减少用药健康隐患,倡导老年人合理用药,成为当务之急。
治病药竟变“致命药”
专家指出,老年人易成“不合理用药重灾区”,主要有以下7个原因。
记忆差 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记忆力大不如前,常会忘记吃药的时间和剂量,造成重服、漏服药物。
视力弱 有的药品说明书字体太小,描述的内容又模棱两可,致使老年人不能很好地遵照医嘱。有些药片颜色、大小差别不大,老年人难以辨认。
疾病多 老年人易患多种慢性疾病,往往需要多个专科医生的治疗,容易开出作用相同或相似的药,导致过量服用。
常识少 由于缺乏医疗卫生知识,有些老年人容易听信朋友介绍或虚假广告,盲目买药,擅自用药。有些老年人甚至把劣质的保健品当药来吃,耽误病情,更危害健康。
好囤药 到药店后,有些老年人习惯多买几盒,以备长期服用。多数人并不查看药物有效期,易服用过期或变质药物。有些老人发现药物过期,仍将就着吃,直至吃出问题。
心太急 为了迅速治愈病痛,有些老年人往往自行增加药物种类和剂量,或是治病心切,胡乱投医,都会导致不可预计的后果。
药名乱 一种药品常有多个厂家生产,因而有多个商品名,老人们从不同医院买到的不同名称的药,可能是同一种药,同时服用,造成重复用药。
不合理用药危害极大,亟需引起老年人的重视。随着衰老,肝脏代谢率、肾脏排泄功能逐渐下降,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一方面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利于疾病治疗;另一方面,会增加休克、中毒等药物不良反应风险,损伤肝脏功能,甚至导致死亡。
遵循“七要四忌”,科学服药
老年人用药应遵循“七要四忌”原则。
要做好用药记录。列个用药清单,包括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服药时间、过敏反应等,就诊时,将用药记录带给医生看,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要分装药盒。将药品整理至药盒内,放在床头、餐桌等容易看得到的地方,依照自己标示的时间,按时吃药。
要清理药箱。每3个月清理一次药箱,挑出过期药,整理散装药,根据需要添置新药。
要利用日历。吃完药后,在日历上画个勾,做好标记,记录每天用药情况,以免漏服。
要细读说明。用药前细读说明书,重点看药品名称、有效期、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
要避光存放。依照药品说明书存放药品,一般药品都要放在阴凉干燥处,特别是已开封或分装的药品。
要定期复查。长期用药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如用药期间发生不适,一定要告诉医生。
忌假冒伪劣。从正规医院、药店选购药品,不要轻信上门推销的药品或保健品,也别通过电话和健康讲座买药。
忌偏听偏信。不要轻信广告宣传,或根据他人用药经验自行用药。不要寄希望于“祖传秘方”、“灵丹妙药”和“最新科技”。至于“包治百病”“停用降压、降糖药”这类宣传口号,极有可能是虚假宣传,切勿相信。
忌不遵医嘱。一定不要擅自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药物剂量加大,肝肾负担也就随之增大。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药。
忌乱用补药。服用滋补品也有一定禁忌,盲目滥补,往往伤身,比如过量服用鱼肝油可引起中毒。
新闻推荐
10月22日,贺陈佩秋、秦怡95华诞暨云间美术馆与秦怡艺术馆成立五周年活动在上海举行。云间美术馆名誉馆长陈佩秋与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同时现身当天的活动。秦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95岁只是生理年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