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环球时报、人民网、生命时报、今日头条、新榜共同主办,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支持的“第四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暨2016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吃饱”对今天的大多数国人来说已不是问题,“吃好”才是现在的新追求。什么是“吃好”?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在会上就新版膳食指南的报告给出了答案。
杨月欣指出,膳食指南不仅利于百姓提高基本营养和健康素养,营养教育、临床医疗、妇幼保健、媒体传播也都离不开它。新版膳食指南有6条核心条目,分别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具体来说,新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摄入谷薯类及杂豆250-400克、蔬菜类300-500克、水果类200-350克、蛋类40-50克、鱼虾类40-75克、畜禽类40-75克、奶制品类300克、豆类及坚果25克以上、水1500-1700毫升。新版膳食指南特别针对油、盐、糖的摄入进行了指导,油的摄入量为25-30克、盐要低于6克、糖应低于50克。新版膳食指南还建议大家吃动平衡,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健康从吃好早餐开始!除了“吃好”,近年来,早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指出,平衡膳食是指一日三餐的均衡。不少上班族因为早晨时间紧张而长期不吃早餐,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对身体损害很大。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会增加肥胖、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让胃病、胆结石等疾病缠身,还影响认知能力、学习成绩和脑力工作能力,容易加速衰老。其实,早餐是“自主性”很强的一餐,只要提高营养意识,提前做好膳食安排和简单的食物准备,就能实现早餐的充足营养。 整理/记者 郭卫东